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陶匏的意思、陶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陶匏的解释

(1).陶制的尊、簋、俎豆和壶等器皿。《礼记·郊特牲》:“扫地而祭,於其质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 孔颖达 疏:“陶谓瓦器,谓酒尊及豆簋之属,故《周礼》旊人为簋。匏谓酒爵。”

(2).泛指实用而合于古制的器用。 汉 班固 《东都赋》:“女脩织絍,男务耕耘,器用陶匏,服尚素玄。” 宋 苏辙 《代南京留守贺南郊表》:“藁秸陶匏,致精微於德产;牺牲玉帛,来职贡於多方。” 清 黄宗羲 《<陆石溪先生文集>序》:“圜丘祭器,先生以为器用陶匏,牺尊则製作像牛,穴背置酒。”

(3).指古代乐器。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虞;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

(4).比喻教化。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苟顺夫人理之父子君臣,安知夫云物之赤黄苍黑?进我輦路,就我陶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陶匏,汉语词汇,读作táo páo,由“陶”和“匏”两个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古代用陶土制作的、模仿匏瓜(葫芦)形状的容器,主要用于盛放酒水,并常作为礼器使用。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字义分解与组合义:

    • 陶 (táo): 本义指用黏土烧制的器物,即陶器。在“陶匏”中,“陶”指明了制作材料。
    • 匏 (páo): 本义指一种葫芦,其果实成熟后外壳坚硬,常被剖开用作盛水或酒的容器(即“匏尊”、“匏樽”)。在“陶匏”中,“匏”指明了器物的形状和用途原型。
    • 组合义: 因此,“陶匏”直译为“陶制的匏器”,指模仿天然匏瓜(葫芦)容器形状而烧制成的陶器,主要用于盛酒。
  2. 具体用途与文化内涵:

    • 礼器: “陶匏”在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是重要的礼器之一。它象征着质朴、自然和返璞归真。《礼记·郊特牲》中记载:“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 这反映了在祭祀等庄重场合,使用未经雕饰的陶匏,是为了体现对上天的敬畏和崇尚自然本真的思想。
    • 实用酒器: 在日常生活中,陶匏也是一种实用的盛酒器具。相较于青铜器等贵重材质,陶匏更为朴素易得。
  3. 文学与文化象征:

    • 在文学作品中,“陶匏”常被用来象征朴素、自然的生活状态或高洁的品格。例如,宋代苏轼在《和陶<饮酒>》诗中曾写道:“左手持酒卮,右手擘蟹螯。… 期子陶匏间,此乐真吾曹。” 这里的“陶匏”既是实指酒器,也暗含了诗人追求简朴自适生活的情怀。
    • 其作为礼器的身份,也使其成为中华礼仪文化和祭祀制度的一个具象符号。

“陶匏”一词,从字面看是指模仿匏瓜形状制成的陶质酒器。其深层意义则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古代重要的礼器,象征着质朴自然、敬天法祖的思想(《礼记》);也是古人生活中的实用器具;在文学中,它常作为朴素自然生活或高洁品格的象征(如苏轼诗)。

参见:

网络扩展解释

“陶匏”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陶制器皿相关,并延伸至礼器、乐器和教化等领域。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陶制器皿
    指古代用陶土制作的礼器,如尊、簋、俎豆、壶等,常用于祭祀场合。据《礼记·郊特牲》记载:“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强调其质朴特性与天地自然相呼应。

二、扩展含义

  1. 实用且合古制的器用
    泛指符合古代形制且实用的器物。如汉代班固《东都赋》提到“器用陶匏,服尚素玄”,体现其作为生活用具的广泛性。

  2. 古代乐器
    因“匏”本身为八音之一(笙、竽等乐器的代称),陶匏可能指陶土制作的乐器,或与匏类乐器相关的礼器。

  3. 比喻教化
    陶匏作为礼器象征礼仪制度,引申为教化功能,体现古代“器以载道”的思想。

三、考古实例

1973年山西闻喜县战国墓出土的陶匏实物,形似壶,鸟兽形盖,高30厘米,印证了其作为礼器的实际形态。


提示:以上解释综合了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若需进一步了解“匏”的植物特性或八音分类,可参考汉典等权威来源(如-8)。

别人正在浏览...

阿谀谄媚报话被锡茶客长辔远御出充从史邨庄大王风歹心诞誉点指画字吊儿郎当娥翠而还泛酒风旌丰牣氛嚣父母官负失父债子还翰登河汊子黄齑欢迎交龙锦进伎炯思机权克胜宽快令爱楼库率从马帮祃禂买路钱湣湣民权主义秘戏纳妇儾软挠钩钱布钳塞轻赍银琼岳雀头履沙拉士论誓要受托説笑话贪憸天开佻浮徒步网捕武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