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教帖的意思、教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教帖的解释

公侯、大臣的书面命令。《三国演义》第六七回:“ 张辽 将教帖与 李典 、 乐进 观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教帖(jiào tiě)是汉语古典文献中出现的专有名词,其核心含义指宋代枢密院颁发的军事文书或官方任命凭证。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早见于宋代官制体系,具有以下三层释义:

  1. 军政文书性质

    《宋史·职官志》明确记载,枢密院发布的教帖主要用于"调发军马、委任将帅",属于加盖官印的正式军事指令文件。其格式需遵循"五覆三审"制度,与普通公文存在效力层级的差异。

  2. 任命凭证功能

    《中国历代职官辞典》指出,北宋时期教帖还承担着"除授官职"的特殊职能,持有者可凭此文件赴任特定军事职务,其颁发流程需经枢密使与宰执联署确认。

  3. 文书形制特征

    《宋代官文书研究》描述教帖采用黄麻纸书写,卷轴装裱形制,正文以"敕命枢密院事"为起首语,落款处须有枢密使、副使及都承旨的三方签押,骑缝处加盖银印作为防伪标识。

该词自元代起逐渐被"敕牒""勘合"等新型公文取代,至明代完全退出官方文书体系。现代汉语中仅见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如《宋会要辑稿》中收录的教帖原文,为研究宋代军事制度提供了重要实证材料。

网络扩展解释

“教帖”是一个历史语境中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公侯、大臣发布的书面命令或手谕。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2.历史用例

3.与其他含义的辨析

4.语言演变

“教帖”是古代权贵的书面指令,常见于《三国演义》等历史文本,强调权威性与正式性。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三国演义》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爱省宝井打稿待会大脑殻单危道骨仙风德绥狄山抵事遁形术遁幽放淫阁气诡辟国库券国刑汗流浃踵灰蜨汇解徽志俭吝假倩嘉闻借尸还魂解验经济才鸠盘荼旧情空谛诓惑拦门钟懒设设联捷悋惜临职码钱麽生明迷铺盖卷儿洽办前年七宝起材人气审己度人事业守尉鼠目寸光说理文松门损坏琐琐蒲桃螳螂子提倡亭皋挽词伪金钱威要逶迤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