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春秋 越国 范蠡 收藏财货的井堑。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范蠡 相 越 ,日致千金,家僮闲算术者万人,收四海难得之货,盈积於 越 都以为器,铜铁之类,积如山之阜,或藏之井堑,谓之宝井。”
(2).开采宝石的矿井。《明史·云南土司传三》:“初, 孟密 宝井,朝廷每以中官出镇,司採办。” 清 谷应泰 《博物要览·志宝石》:“ 云南 宝井产青红宝石。”
“宝井”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根据历史文献和现代使用场景,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范蠡藏宝的井堑
源于春秋时期越国谋士范蠡的故事。据晋代王嘉《拾遗记》记载,范蠡在辅佐越国时,将大量财货(如铜铁等)储藏于井中,称为“宝井”。这种用法体现了古代对重要物资的储存智慧。
宝石矿井
明代史料《明史·云南土司传》提到云南“孟密宝井”,指开采宝石的矿井。清代文献也记载云南宝井产青红宝石,说明该词曾用于矿业领域。
地理名称
如云南腾冲至缅甸密支那的商路被称为“宝井路”,因历史上是宝石贸易通道得名。
比喻意义
现代汉语中,“宝井”可比喻珍贵资源或财富,例如描述文化瑰宝时,可用“精神宝井”等表达。
两种历史含义均与“珍贵资源储藏”相关,但具体指向不同:前者是人工藏宝设施,后者是天然矿产开发。使用时需结合语境区分具体含义。
宝井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来形容特别珍贵、宝贵的泉水或井水。在中文中,它的拆分部首是宀和水,总计8个笔画。
宝井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四年》一书中,后来成为了古代文献和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古人将珍贵的泉水或井水比作宝贝,引申为宝贵、珍贵的事物。
宝井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寶井。
在古代汉字书法中,宝井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一种古代的写法是「寶井」,另一种写法是「寳井」。
1. 那个村庄里有一处宝井,据说水质清澈甘甜。
2. 我们终于找到了宝井,从里面汲取到的水滋味真是美妙无比。
宝井可以作为组词中的主体,形成一系列相关词汇,如宝井村、宝井水、宝井泉等。
与宝井意义相近的词语有名井、珍泉、宝泉等,它们都代表着特别珍贵、宝贵的泉水或井水。
与宝井意义相反的词语可以是普通井、普通泉、平凡井等,它们表示普通、常见的泉水或井水,与宝井形成对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