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郊祀歌的意思、郊祀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郊祀歌的解釋

樂府歌曲名。《漢書·禮樂志》謂 漢武帝 定郊祀之禮,立樂府,以 李延年 為協律都尉,命 司馬相如 等作郊祀歌十九章,其目多以歌之首句為名。以用于郊祀天地。以後曆代王朝的這類歌辭,大都沿襲 漢 代之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郊祀歌是中國古代帝王舉行郊祀典禮時所使用的樂歌,屬于國家祭祀禮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等自然神靈及祖先。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典釋義與性質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郊祀歌"特指古代帝王在郊外舉行祭祀大典時演唱的詩歌。其性質為"朝廷祭祀樂章",具有嚴格的禮儀規範與宗教功能,内容多歌頌天地功德、祈求國泰民安,屬于《樂府詩集》"郊廟歌辭"類目。

二、曆史起源與功能

郊祀歌制度可追溯至周代,成熟于漢代。《漢書·禮樂志》載:漢武帝時設立樂府機構,命司馬相如等人創作《郊祀歌》十九章,用于冬至祭天、夏至祭地的國家級典禮,旨在"溝通人神、彰顯王權正統性"。其核心功能是通過音樂與文本的儀式化表達,強化"君權神授"的政治理念。

三、内容與藝術特征

  1. 主題内容

    以贊頌天地化育之功為主,如《青陽》《朱明》等篇章分詠四季;《天馬》象征祥瑞降臨;《日出入》表達宇宙永恒。部分篇章融入道家升仙思想(如《練時日》),反映漢代宗教哲學的融合。

  2. 文體形式

    采用四言、楚辭體及雜言體,語言莊重典奧,如《天地》篇:"天地并況,惟予有慕",運用大量神話意象與祭祀術語。

  3. 音樂屬性

    配合鐘磬、管弦演奏,《宋書·樂志》稱其"典調肅穆,節律恢弘",體現了"禮樂相濟"的儒家理想。

四、文獻傳承與影響

現存最完整的文本見于《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宋代郭茂倩編),收錄漢至唐代的郊祀樂章。其體制為後世曆代王朝所沿襲,如唐代《祀圜丘樂章》、宋代《郊祀大樂》均承此傳統,成為研究中國古代禮樂制度的核心文獻。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漢書·禮樂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郭茂倩《樂府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宋書·樂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郊祀歌是中國古代用于郊祀典禮的樂府詩歌,其含義和特點可歸納如下:

  1. 定義與起源
    郊祀歌是漢武帝時期由司馬相如等人創作的祭祀樂章,共十九章。其名稱源于周代祭祀天地的禮儀音樂,漢代正式确立為郊祀儀式(祭祀天地)的專用歌曲。

  2. 創作背景與用途
    漢武帝為規範祭祀禮儀,設立樂府機構,并任命李延年為協律都尉,負責将司馬相如等人撰寫的歌詞譜曲。這些歌曲主要用于皇家祭祀活動,如《青陽》《朱明》等篇章分别對應四季和自然神靈,以祈求國泰民安。

  3. 内容特點
    郊祀歌多以首句命名(如《惟泰元》),語言風格莊重華美,内容涵蓋對天地、四季、五嶽等自然力量的贊頌。例如《玄冥》篇描寫冬季景象:“草木零落,抵冬降霜”,兼具文學性與儀式性。

  4. 曆史影響
    漢代郊祀歌成為後世王朝效仿的模闆,曆代郊廟祭祀音樂多沿襲其體制。盡管最初受民間音樂影響,東漢後逐漸被納入雅樂體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篇章内容,可參考《漢書·禮樂志》或《樂府詩集》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勁谙練傍矣川寶運悲築辯雪秉戒偪拶不識竅長雲蟬焉潮漲潮落熾茂浺瀜從義郎打啞謎餌人惡識放虎自衞返影覆逴負重含汙幹眼症谷量皓齒娥眉黑窄何傷會齊誡厲灸詐寄養舉大事君卿唇舌俊音兩腳規俚近門闌拟出女匠噴嘶啓迪青岸清渫泉湧攘翦灑線眚厲眚期使客拾青紫侍問時意疏趾繐布貪生怕死頭會箕斂違世文從字順穩疾邪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