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府歌曲名。《漢書·禮樂志》謂 漢武帝 定郊祀之禮,立樂府,以 李延年 為協律都尉,命 司馬相如 等作郊祀歌十九章,其目多以歌之首句為名。以用于郊祀天地。以後曆代王朝的這類歌辭,大都沿襲 漢 代之舊。
郊祀歌是中國古代用于郊祀典禮的樂府詩歌,其含義和特點可歸納如下:
定義與起源
郊祀歌是漢武帝時期由司馬相如等人創作的祭祀樂章,共十九章。其名稱源于周代祭祀天地的禮儀音樂,漢代正式确立為郊祀儀式(祭祀天地)的專用歌曲。
創作背景與用途
漢武帝為規範祭祀禮儀,設立樂府機構,并任命李延年為協律都尉,負責将司馬相如等人撰寫的歌詞譜曲。這些歌曲主要用于皇家祭祀活動,如《青陽》《朱明》等篇章分别對應四季和自然神靈,以祈求國泰民安。
内容特點
郊祀歌多以首句命名(如《惟泰元》),語言風格莊重華美,内容涵蓋對天地、四季、五嶽等自然力量的贊頌。例如《玄冥》篇描寫冬季景象:“草木零落,抵冬降霜”,兼具文學性與儀式性。
曆史影響
漢代郊祀歌成為後世王朝效仿的模闆,曆代郊廟祭祀音樂多沿襲其體制。盡管最初受民間音樂影響,東漢後逐漸被納入雅樂體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篇章内容,可參考《漢書·禮樂志》或《樂府詩集》等文獻。
《郊祀歌》是一首古代用于祭祀、祈福的歌曲,用以表達人們對神靈的敬意和祝福,希望能夠獲得豐收和吉祥的祝福。
《郊祀歌》這個詞拆分為:郊(部首:阝,筆畫:9)+ 祀(部首:礻,筆畫:4)+ 歌(部首:欠,筆畫:10)。
《郊祀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周朝時期,是周王朝統治者用于郊祀活動的歌曲。在繁體字中,郊祀歌的寫法為「郊祀歌」。
在古代漢字中,《郊祀歌》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典型的寫法為「郊禘歌」。
在古代,人們會在郊外舉行盛大的豐收祭祀活動,唱起激昂的《郊祀歌》。
- 郊外:指城市周圍的鄉村地區。 - 祀文:指祭祀時用于奉獻的文書。 - 歌唱:指用歌聲表達情感或傳達信息。
- 禱歌:指用于祈禱的歌曲。 - 經文:指宗教經典中的文辭。
- 悲歌:指表達悲痛和悲傷情感的歌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