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缮性》:“由是观之,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后因以“交丧”喻衰乱。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斯乃交丧之所由,千载之否运。”《南史·沉炯虞荔等传论》:“及於运逢交丧,驱驰戎马,所在称美,用捨信有时焉。”《旧唐书·德宗纪论》:“苟於交丧之秋,轻取鄙夫之论,歷观近世,靡不败亡。”
“交丧”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出处
源自《庄子·缮性》:“由是观之,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
此处庄子提出“世”(世俗)与“道”(自然之道)相互背离、共同沦丧的状态。
本义
原指“世”与“道”互相丧失,后引申为社会与道德的双重衰败,常用来形容乱世或整体性的混乱。
广义指代
可泛指政治、伦理、社会秩序的全面崩坏,如晋代慧远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中称:“斯乃交丧之所由,千载之否运。”
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交丧”属于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历史文献和哲学讨论中常见,核心内涵是社会与道德互为因果的衰败过程。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证,可参考《庄子》《南史》等文献来源。
《交丧》是一个动词短语,意为互相丧失或互相失去。它表示两方之间相互剥夺、失去或毁坏某种关系、品质或权益。
《交丧》的部首是「八」,它包含了两个笔画。
《交丧》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汉书·董仲舒传》中的一句话:“因商失贾,交丧义。” 这句话意味着商人因为失去他们的财产而互相交换或交往。
《交丧》的繁体字为「交喪」。
在古代汉字中,「交丧」可以写作「交喪」、「侪喪」、「侪丧」。
1. 她的丈夫出轨了,他们的婚姻关系已经交丧。
2. 随着时间的流逝,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日益交丧。
组词:交战、交换、交流、交往、交友
近义词:相互丧失、互相失去
反义词:相互交获、互相得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