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双季稻的意思、双季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双季稻的解释

在同一块田里,一年栽种和收获两次的稻。 周立波 《桐花没有开》一:“要插双季稻,旱谷子播种要早一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双季稻是指在同一块耕地上一年内种植两季水稻的农业生产模式,通常分为早稻和晚稻两季。根据种植方式可分为"双季连作稻"(早稻收割后立即种植晚稻)和"双季间作稻"(早稻生长期间插种晚稻)两种形式。

该种植制度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1. 时间衔接性:早稻多选择生育期110-120天的品种,3-4月播种,7月收获;晚稻选用生育期125-140天的品种,6-7月移栽,10-11月收割,形成完整的周年生产周期。
  2. 地域适应性: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10℃年积温5000℃以上的地区,包括湖南、江西、广东等省份,这些区域无霜期长达260天以上,可满足两季生长需求。
  3. 产量优势:据中国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双季稻年产量可达单季稻的1.6-1.8倍,平均亩产突破900公斤,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

从农业生产史角度看,双季稻栽培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岭南地区,明清时期在江南地区形成完整技术体系。现代通过品种改良(如杂交稻应用)和机械化插秧技术,使双季稻种植效率提升4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耕作模式对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要求较高,不当操作可能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网络扩展解释

双季稻是一种稻作制度,指在同一块稻田中一年内种植并收获两季水稻的农业模式。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

双季稻的核心特征是一年两熟,通过时间差实现早稻与晚稻的连续种植。早稻一般在5月中下旬插秧,7月中下旬收割;晚稻则需在立秋前完成插秧,11月降霜前收割。这种模式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栽培分类

根据种植方式不同分为三类:

  1. 双季连作稻:早稻与晚稻独立种植,收割早稻后重新翻耕插秧晚稻。
  2. 间作稻:早稻未成熟时在行间嵌植晚稻,形成共生期。
  3. 混作稻:早、晚稻种子混合播种,但实际生产中较少采用。

三、历史与分布

双季稻在中国有2000多年历史,《山海经》最早记载了类似“两熟稻”的实践。现代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热量充足地区,如湖南、江西等省份,北方因积温不足难以推广。

四、技术要求

五、与再生稻的区别

再生稻是头季收割后利用稻桩再生新穗,实现“一种两收”;而双季稻需分别种植两季稻苗,属于“两种两收”。前者省工但产量较低,后者需更多劳力但产量更高。

如需了解具体种植技术或品种推荐,可参考农业部门发布的《双季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别人正在浏览...

百虑一致白蕤饱目佛头著粪比物假事不堪一击侈质愁悰寸善打茶围道山学海断方二陵腹地干封稾茇骨碌子画神薉孽警事金柯泃沫空豁空筌矿苗良丁撂荒燎眉临池缅绝牧丁幕燕釜鱼旁搜驞駍贫嘴滑舌青尖球体溶液塞卢斯野生动物保护区讪薄伤刻生铁失指蜀国絃顺産蜀素桃花醋天人策同心一意头上退送屯落刓碣文思握瑜怀玉巷陌小合唱消化校藜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