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涉的意思、贯涉的详细解释
贯涉的解释
(1).关连牵涉。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今五礼混挠,杂饰纷错,枝分叶散,重出互见,更相贯涉。”
(2).犹博览,广泛涉猎。《魏书·孙绍传》:“ 绍 少好学,通涉经史,颇有文才,阴阳术数,多所贯涉。” 唐 张说 《贞节君碣》:“ 鸿 倜儻奇杰,瓌瑋博达,贯涉六籍百家之书,其要在霸王大略,奇正大旨,君亲大义,忠孝大节而已。” 宋 叶适 《<观文殿学士陈公文集>序》:“前代故实,无不贯涉;本朝宪令,无不审据。”
词语分解
- 贯的解释 贯 (貫) à 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贯朽而不可校”。腰缠万贯。 穿,通,连:贯穿。贯串。贯通(a.连接,沟通;b.对学术等全部透彻地了解)。连贯。贯注。贯彻。贯珠(
- 涉的解释 涉 è 步行过水:涉渡。涉江。跋涉。 到,经历:涉世(经历世事)。涉历。涉险。涉足。 牵连,关连:涉及。涉嫌。涉外(涉及与外国关系的)。交涉。牵涉。涉猎。 动,着(?):涉笔。 笔画数:; 部首:氵
专业解析
"贯涉"是一个文言色彩较浓的复合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侧重于知识的广博掌握与亲身实践的结合。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
核心释义:贯通涉猎,广泛学习并亲身实践
- 该词由“贯”和“涉”两个语素构成。
- 贯: 本义为穿钱的绳子,引申为贯通、通晓、贯穿。《说文解字》:“贯,钱贝之贯也。”段玉裁注:“贯,穿物持之也…引申为凡贯穿、通贯之称。” 在此词中取其通晓、精通之义。
- 涉: 本义为徒步渡水,引申为经历、涉及、进入、关连。《说文解字》:“涉,徒行厉水也。” 在此词中取其涉及、经历、实践之义。
- 因此,“贯涉”的核心含义是指对知识、学问或领域不仅广泛学习、通晓其理(贯),而且亲身经历、付诸实践(涉),强调知行合一或学识的广博与实践性。它描述的是一种既博学又亲历的状态或行为。
-
具体含义与应用:
- 指学识广博且能联系实际: 形容人知识面宽广,并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或理解事物间的联系。例如:“先生学问贯涉古今,非寻常学者可比。”(形容学者学识贯通古今,广博且深入)。
- 指广泛地学习、接触和实践: 描述一种学习或探索的方式,即广泛地接触、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并亲身去体验或实践。例如:“为写好这部历史小说,他贯涉了大量史料并实地考察了相关地点。”(指作者广泛研读史料并亲身考察)。
- 强调贯通与关联: 隐含对所涉猎的知识或领域有融会贯通的理解,能看到其内在联系。
-
出处与经典用例:
-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一个著名的用例见于宋代朱熹的《朱子语类》:
“读书须是看著他那缝罅处,方寻得道理透彻。若不见得缝罅,无由入得。看见缝罅时,脉络自开…须是贯涉,方得。”
(朱熹在此强调读书要找到关键(缝罅),才能贯通理解(脉络自开),而要做到这点,需要“贯涉”——即广泛深入地学习并融会贯通)。
- 此例很好地体现了“贯涉”包含的广泛学习、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的含义。
-
近义词辨析:
- 涉猎: 指粗略地阅读或接触、了解,不要求深入或精通。程度比“贯涉”浅,且不一定包含“贯通”之意。例如:“他对天文学只是稍有涉猎。”
- 博览: 指广泛地阅读,强调阅读量大、范围广,但不一定包含“实践”或“贯通”之意。例如:“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 贯通: 指透彻理解并能融会贯穿,强调理解的深度和系统性,但不一定包含“广泛涉猎”或“亲身实践”之意。例如:“他对中西哲学思想能融会贯通。”
- “贯涉” 则结合了“博览”(广)、“贯通”(深)和“涉”(实践/经历)的含义,是程度更深、要求更高的词汇。
“贯涉”意指对知识、学问或领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学习理解(贯),并亲身经历、实践或将其融会贯通(涉)。它描述的是一种学识既广博精深又能联系实际、付诸实践或达到融通境界的状态或行为,是一个要求较高的文言词汇。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1986). 汉语大词典 (Vol. 10, p. 42). 上海辞书出版社. (纸质权威辞书,提供“贯涉”词条释义及书证)
- 许慎 (撰); 段玉裁 (注). (1981). 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提供“贯”、“涉”字的本义及引申义解析)
- 朱熹. 朱子语类 (卷十). (经典文献用例) [可参考权威点校本,如中华书局版]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 商务印书馆. (虽未直接收录“贯涉”,但其对“贯”、“涉”的释义是理解复合词的基础)
网络扩展解释
“贯涉”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基本含义
-
关连牵涉
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或涉及多个方面。例如《抱朴子·省烦》提到“更相贯涉”,强调不同礼仪制度之间的交错联系。
-
博览、广泛涉猎
形容对知识或领域的广泛学习与涉猎。如《魏书·孙绍传》中“多所贯涉”,描述孙绍对经史、阴阳术数等领域的广泛学习。
二、使用场景与例句
- 学术研究:需综合多领域知识时,如“贯涉六籍百家之书”(唐代张说《贞节君碣》)。
- 法律或制度分析:如宋代叶适所述“前代故实,无不贯涉”,强调对历史案例的全面考察。
三、近义词与扩展
- 近义词:关联、牵涉、博涉、通览。
- 反义词:孤立、单一、局限。
四、权威来源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抱朴子》《魏书》等古籍用例,并结合现代词典释义(如查字典、汉典)。若需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或完整词条,可参考相关文献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闇穆安坐罢斥白鷄年暴慢策望尘涓充好搭转颠窜调娱氐首扉页焚轮改拓干逆关山珪社哼唧红口白牙回桥肩从齿序醮命惊张矜僞抉搜赉锡老底另眼相看流槎浏滥马宝麻风买榜麦季蛮裔明上谋言木条南车檷木疲玩迁逝切磋琢磨驱愁桡意闰宫上雨绅粮士风诗手诗述寿发傥荡廷试退私委会文鸳向量线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