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制的符信或凭证。《新唐书·百官志一》:“凡有召者,降墨敕,勘铜鱼、木契,然后入。”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木契》:“猺人无文字,其要约以木契,合二板而刻之,人执其一,守之甚信。”《宋史·兵志十》:“ 康定 元年,颁铜符、木契、传信牌。”《辽史·仪卫志三》:“木契,正面为阳,背面为阴,閤门唤仗则用之。”
“木契”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木契”指木制的符信或凭证,主要用于古代官方或民间作为身份验证、传令调兵等用途。这种凭证通常由两片木板组合而成,刻有特定标记,双方各执其一,通过比对确认合法性。
在部分语境中,“木契”被引申为象征约定或承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约束(如《查字典》解释)。但此用法多见于现代词典的扩展释义,古代文献中较少见。
需注意,粤语中“木契”是粗俗俚语,由“木嘴”(形容人呆傻)和“契弟”(贬义词,类似“龟孙子”)组合而成,与原始词义无关。此用法仅限特定地区口语,需避免混淆。
“木契”的核心含义为古代木制凭证,兼具实用功能与制度意义。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的使用细节,可查阅《新唐书》《宋史》等史料来源。
《木契》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用于标记、记录木材的牌照或编号。
《木契》这个词的部首是木,它是由3个笔画组成的。
《木契》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为了管理和交易木材,会在木材上刻上标记。这些刻有编号或标识符的木材被称为木契。
《木契》的繁体字为「木契」。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对于《木契》,古人可能采用了不同的字形来书写,但整体的意思和用法是相同的。
1. 他们在每根木材上都刻有木契,以便追溯来源。
2. 老爷爷给了我一块有古老木契的木头,意味着这块木头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木牌、木刻、木板、木料、木质
木牌、木牌照、木编号
没有明显的反义词
爱毛反裘禀奉波粼裁规参考消息蝉联往复扯白迟命毳毼吊窗遁夫返期反政凤鹓浮爵告帮够劲过累红殷殷皇恩恢赡混齐祸患挟提敬让寄食蠲疾侉大昆吾勒功连第燎祡蚸蠖麦虋冬瞑弓南膜甯封子牛觔女功配给蓬龙侵占茕疚弱年洒带三薛商韩上推下卸上柱国诗寮水礼说谎谈谑痛怛同心结违碍窝囤仙人细岑亵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