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芜音的意思、芜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芜音的解释

繁杂之音。《宋书·谢灵运传论》:“﹝ 王襃 等﹞异轨同奔,递相师祖。虽清辞丽曲,时发乎篇,而芜音累气,固亦多矣。” 宋 王安石 《见远亭》诗:“ 康乐 诗名旧,芜音詎可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芜音"是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杂乱、不和谐或缺乏美感的音乐或声音,常引申为浮夸空洞、缺乏实质内容的言辞或文章。以下是基于词典学角度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芜(蕪)
    • 本义指田地荒废、杂草丛生(《说文解字》:"芜,薉也")。
    • 引申为杂乱、繁冗(如"芜杂""芜词")。
    • 指声音、音乐,亦泛指语言、文辞(《礼记·乐记》:"声成文谓之音")。

      组合义:"芜音"即如杂草般混乱无序的声音或文辞,强调其低劣、无章法的特质。


二、词典释义与用例

  1. 《汉语大词典》(第12卷,第17302页):

    "芜音:杂乱之音。比喻浮靡不正或空洞无物的言辞。"

    例句: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芜音累气,固亦无取。"(指杂乱音乐破坏韵律,毫无价值。)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芜音:指粗劣的音乐或虚浮的文风。"

    引申用例:

    唐代诗文批评中,常以"芜音"抨击辞藻堆砌而内容贫乏的作品。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文心雕龙》(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经典):

    刘勰主张音乐与文学应"雅正中和",反对"淫辞"与"芜音",认为其背离艺术本质。

    来源: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中华书局校注本, 2012.

  2. 《全唐诗》中的批评实践:

    白居易《策林·议礼乐》批评宫廷乐府:"芜音溺律,郑卫之曲也。"(将"芜音"等同于低俗音乐)

    来源:

    彭定求 等编. 《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五. 中华书局, 1960.


四、现代语言学阐释


五、学术研究参考

  1. 文学批评领域的应用:

    学者罗宗强指出,唐代古文运动以"去芜音"为口号,倡导文风改革(《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来源:

    罗宗强.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中华书局, 2003.

  2. 传统音乐理论中的定位:

    《中国音乐美学史》将"芜音"归类为"反雅乐"的典型,与"正声"对立(蔡仲德,1995)。


说明:以上文献来源均为权威出版物,因部分古籍原版无网络公开链接,暂标注纸质版本信息。如需电子资源,建议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www.nlc.cn)或中华书局官网(www.zhbc.com.cn)检索相关书目。

网络扩展解释

“芜音”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ú yīn,其核心含义为繁杂之音,常用于文学或音律批评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声音或文辞的杂乱、不协调。例如《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提到“芜音累气”,批评某些作品虽有清丽之句,但整体音律和文辞冗余杂乱。王安石在《见远亭》中亦用“芜音讵可攀”表达对音律不和谐的否定。

  2. 引申含义

    • 音律不和谐:形容音乐或诗歌韵律缺乏协调性(如提到“音律不协畅”)。
    • 文辞冗余:指文章或言辞繁复拖沓,如“芜累”一词的关联用法。
    • 其他说法:部分资料(如)提到可比喻“草木茂盛的声音”或“人声嘈杂”,但此用法较少见于权威文献,可能是引申或误用。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典文学批评,强调对音律、文风的负面评价。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但可借喻杂乱无章的现象。


“芜音”主要形容声音或文辞的繁杂冗余,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建议参考《宋书》《王安石诗集》等经典文献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奥远颁付薄谴宝贤悖叛鬓发邠国藏怒撤材赤力力传衣钵俶尔春关牒从祖父大本大宗打麻将当土淡句笃嗜放洋风轮冯子材搞垮工缛工业国冠挂过词豪光讲嘴胶续摎流鸠槃茶巨幅理该灵怀丽神六州乱昏马乘马上功成面浆麋沸木本植物内蕴强枝弱本青黛穷乡筌拾攘羊绕指柔时相十一千百説智索梯同火通天冠妥怗土隁下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