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待旦的意思、秉烛待旦的详细解释
秉烛待旦的解释
执烛以待天明。言心情迫切,夜不能寐。《水浒传》第九五回:“ 宋江 秉烛待旦。” 郭沫若 《行路难》下三:“他接着便说出了一段‘秉烛待旦’的故事来。”
词语分解
- 秉烛的解释 谓持烛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汉中漾舟》诗:“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宋 梅尧臣 《送道损司门》诗:“朝看不足暮秉烛,何暇更寻桃与杏。”《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烛看书。”《红楼
- 待旦的解释 .等待天明。《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民困则多离叛,其祸必振矣。可不战战以待旦乎?可不慄慄而虑危乎?” 唐 李贺 《送沉亚之歌》:“请君待旦事长鞭
网络扩展解释
“秉烛待旦”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 拼音:bǐng zhú dài dàn
- 字面意思:手持点燃的蜡烛等待天亮(“秉”指手持,“旦”指早晨)。
- 比喻义:
- 形容勤奋学习或工作,通宵达旦、不辞辛劳;
- 形容心情急迫,因焦虑或期待而彻夜难眠。
出处与典故
- 主要文献来源:
- 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九五回:“宋江秉烛待旦。”
- 元代马致远《陈抟高卧》第四折:“披衣据床,秉烛待旦。”
- 现代引用:郭沫若《行路难》中也曾用此成语描述人物状态。
用法与示例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定语,可形容学习态度或急切心情。
- 例句:
- “他为了备考,秉烛待旦,最终取得佳绩。”
- 瞿式耜与张同敞“秉烛待旦,销磨空城一夜”(朱东润《张居正大传》)。
近义词与扩展
- 近义词:坐以待旦(强调彻夜等待)。
- 反义词:避实击虚(侧重策略选择,关联性较弱,需谨慎使用)。
该成语兼具“勤奋”与“急切”双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其核心是通过“持烛待天明”的意象,展现坚持或焦灼的状态。更多用法可参考《水浒传》《陈抟高卧》等原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秉烛待旦》这个词的意思是夜晚握着蜡烛等待天亮的意思。它是由四个汉字组成,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为:秉(禾字旁,6画),烛(火字旁,10画),待(彳字旁,9画),旦(日字旁,5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的文人雅士中很常见。繁体字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有一些变化。但是《秉烛待旦》这个词是比较古老的,所以它的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下面是一些例句:
1. 昨晚我秉烛待旦,终于写完了这篇作文。
2. 她每天都秉烛待旦地准备考试。
与《秉烛待旦》相关的组词有:秉烛、待旦。
与《秉烛待旦》意思相近的词有:守夜。
与《秉烛待旦》意思相反的词有:白昼。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