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从帖伏。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象油》:“ 燕京 昔有一雄象,甚大,凡伤死数人,官吏欲杀之,不得已乃明其罪,象遂弭帖就杀。” 清 赵翼 《行围即景·套驹》诗:“握鬃伏鬣何晏然,衔勒早向驹口穿,纔穿便觉气降伏,弭帖随人为转旋。”
“弭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顺从、降伏,通常用于描述人或动物因外力或威慑而表现出的驯服状态。以下是具体解释:
弭帖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为mǐ tiē,意思是平息、解除烦恼、消除不安。它表示消除困扰、平复心情的意思。
弭帖这个词,由“戈”和“巾”两个部首组成。
它一共由11个笔画组成,其中“弓”部分是3画,“戈”部分是4画,“巾”部分是3画,总计为11画。
弭帖是一个由繁体字演变过来的简化字。在简化字规范推行前,它的繁体写法是“彌帖”。
在古代,弭帖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它的旧字体写作“靡”、“脒”、“彌”等。不过,现在我们通常使用现代化的简化字来表达弭帖的意思。
1. 最近工作压力大,我需要找些方法来弭帖一下。
2.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舒缓,读了之后能让人感到弭帖。
1. 安帖: 意思是平安、安心。
2. 抚帖: 意思是安抚、慰藉。
3. 宽帖: 意思是宽慰、宽解。
1. 抚慰: 意思是安慰、安抚。
2. 消除: 意思是解除、除去。
3. 平息: 意思是平静、平复。
1. 煽动: 意思是激起、引起。
2. 鼓吹: 意思是宣扬、鼓动。
3. 激怒: 意思是激起愤怒、惹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