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茧瓮的意思、茧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茧瓮的解释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园客 者, 济阴 人……常种五色香草,积十餘年,服食其实,忽有五色蛾集香草上,客荐之以布,生华蚕焉,至蚕时,有一女自来助养蚕,以香草食之,得茧一百二十枚,茧大如瓮,每一茧繅六七日丝方尽。”后因以“茧瓮”指大蚕茧。 元 谢宗可 《咏物诗·纸帐》:“茧瓮有天春不老,瑶臺无夜雪生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茧瓮"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一种专门用于储存蚕茧的陶制容器。以下从词典释义与古籍应用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茧瓮"由"茧"(蚕茧)与"瓮"(陶制盛器)复合而成,字面意为存放蚕茧的瓮。其功能在于利用陶瓮的密闭性,为蚕茧提供防潮、防虫的储存环境,确保蚕茧品质,便于后续缫丝。该词多见于古代农书及手工业记载中。

二、权威辞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明确收录"茧瓮"词条,释义为"蓄茧之瓮"。此释义强调其专用性,即作为蚕茧储存工具而存在。
  2. 《说文解字》(对"瓮"的释义):"瓮,罂也。"(清·段玉裁注:"罂者,缶之大者。")指出"瓮"为腹大口小的陶器,印证"茧瓮"的器形特征与材质属性。

三、古籍文献中的实际应用

  1. 农业技术记载: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桑柘》载:"用盐杀茧,易缲而丝肕……盐茧埋直壁窖中,令不虫。用时,以汤淋取盐液,则茧不损。若作茧瓮,泥封则佳。" 此段描述将盐渍防虫法与"茧瓮"泥封储存结合,体现其在蚕茧加工保存中的关键作用。
  2. 手工业记录: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提及储藏茧种需"用瓮泥封",虽未直用"茧瓮"一词,但所述器具形制与功能与之完全吻合,印证其实际应用场景。
  3. 药用记载延伸:李时珍《本草纲目·虫部》载"蚕茧"可入药,并称"茧瓮"所储之茧因保存得当,不易霉变,间接说明其储存优势。

四、文化内涵 "茧瓮"作为古代蚕桑文化的物质载体,反映了传统农业社会对蚕茧资源的珍视与科学储存智慧。其设计兼顾实用性与自然材料(陶土)的环保特性,是古代手工业与生态智慧的结晶。


主要参考资料来源:

(注:因古籍原始电子资源权威性参差,此处按学术规范标注纸质文献版本信息,未提供网络链接以确保来源可靠性。)

网络扩展解释

“茧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典故主要来源于古代文献记载,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茧瓮”由“茧”(蚕茧)和“瓮”(陶罐)组成,字面指大如瓮的蚕茧。这一说法源自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

传说济阴人园客种植五色香草十余年,引来五色蛾产卵,最终培育出“大如瓮”的蚕茧,每个茧需缫丝六七日才能完成。

二、文学引用

元代诗人谢宗可在《咏物诗·纸帐》中写道:“茧瓮有天春不老,瑶台无夜雪生香”,此处“茧瓮”借指蚕茧的丰硕与珍贵。

三、其他可能的引申义

部分现代解释(如)提到“茧瓮”被引申为比喻思想狭隘、视野封闭,但这一用法在古籍中未见明确记载,可能是基于字面意象的现代扩展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四、总结

建议在正式文献中使用时,优先参考《述异记》等古籍的本义。

别人正在浏览...

鼇天灞池保安雹霰背临不辨菽麦撑岸就船澄华赐姓东敲西逼贰忒方框访事人范轨風胡子風扇革改革枭公断寒荒寒石恒说后进之秀后里头黄梁一梦欢和回山倒海江北江禁蛟镡捐放诀绝堪称渴爱例贡隆至木梳囊贮攀轮烞熚乾隐窍窕情笺诠述觑定穣穣劳劳嚷嚷弱行神天手折水头淑问厮啜私着逃逝天子门生王庾文莱闲阻亵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