笺述的意思、笺述的详细解释
笺述的解释
犹著述。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明代两异人》:“ 仲言 无目, 公起 口哑耳聋,两君乃能勤於笺述,不废吟咏,是难能也。”
词语分解
- 笺的解释 笺 (箋) ā 注释:笺注。 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便笺。信笺。 书信:笺札。笺牍。华笺。 文体名,书札、奏记一类:笺奏。奏笺(多呈皇后、太子、诸王)。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
- 述的解释 述 ù 讲话,陈说,叙述。述评。描述。论述。综述。述职。述而不作。 修纂:著述。 循,顺行:“报我不述”。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笺述"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需结合字源和传统用法来理解。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古籍用例,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字义解析
-
笺(笺)
- 本义指古代书写用的狭长小竹片,后引申为注释、注解。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笺,表识书也",指对典籍的标注说明 。
- 在学术传统中,"笺"特指对古籍的补充性注释,如汉代郑玄《毛诗笺》即是对《诗经》的注解。
-
述
- 本义为遵循、传承,《论语·述而》朱熹注:"述,传旧而已",引申为阐述、陈述(《康熙字典》)。
二、复合词"笺述"的含义
笺述 指通过注释和阐述的方式对文本进行解释与发挥,强调在注解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化论述。其核心包含两层:
- 注释性:对原文难解之处进行考据、训诂;
- 阐发性:在注解中融入个人见解或补充背景知识。
如清代学者章学诚提出"笺述欲其详"(《文史通义》),主张注释需详实且兼具学术延伸 。
三、经典用例
四、现代应用场景
该词现今多见于古典文学、历史文献研究领域,例如:
- 对先秦典籍的校勘与义理阐释;
- 古籍整理中"笺注本"的编撰(如《李白集笺注》)。
主要参考资料: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 《康熙字典》(内府刻本影印)
- 章学诚《文史通义》(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 王应麟《困学纪闻》(四部丛刊本)
- 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笺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由“笺”和“述”构成:
- 笺:原指书写用的纸张或信札,引申为文稿、书信()。
- 述:意为陈述、叙述。
组合后,字面含义为通过文字详细陈述或记录()。
二、引申义与用法
- 指代著述行为
在古籍中多表示“著述”,即撰写文章或著作。例如清代俞樾在《茶香室三钞》中提到“勤於笺述”,描述文人即便身体有缺陷仍坚持写作()。
- 强调详尽性
隐含“系统、细致地阐述观点”的意味,常见于学术或文学语境()。
三、使用场景
- 文学领域:描述文人创作,如“不废吟咏,勤于笺述”。
- 正式表达:需详细说明观点时,可用“笺述”替代普通词汇以增强书面感。
四、注意事项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典文献或特定文体中。若需引用,建议结合上下文确认具体指向(如“详细叙述”或“著述”)。
别人正在浏览...
鲍羹徧布鬓蓬踹看辞工存本殚财竭力丹霞山耽志法匠拊背搤吭副能公共道德苟异寡断韩子和好花封黄云白草降低谏职脚船浇讹吉林省井陉旌钺计图柩车酒红倦客靠得喟焉老虎车冷厥廉视陵邱懔然流愬冥德劘剥莫逆难弟泥古不化披香颇黎润文官沙苑使嗾世谊嗣奉四孔怂慂通背拳同寅微灯忤逆不孝罅裂香肉纤过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