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年的意思、兼年的详细解释
兼年的解释
两年。《逸周书·文传》:“《夏箴》曰:小人无兼年之食,遇天饥,妻子非其有也。”《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广农积穀,有兼年之储。”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国无兼年之积,何用两都之好?” 宋 曾巩 《太平州回转运状》:“去违再宿,怀嚮兼年。”
词语分解
- 兼的解释 兼 ā 加倍,把两份并在一起:兼旬(两个十天)。兼程。兼并。 同时涉及或所具有的不只一方面:兼而有之。兼收并蓄。兼顾。兼职。兼任。兼课。 笔画数:; 部首:丷; 笔顺编号:
- 年的解释 年 á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年。三年五载。 每年的:年会。年鉴。年利。年薪。 一年的开始:年节。新年。 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画。年礼。年货。 时期,时代:近年。年华。年号(a.帝王用的纪年名称;
专业解析
兼年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两年”或“多年”,常用于描述时间跨度或积累的时长,尤其与储备、积蓄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
字义解析:
- 兼:本义为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涉及或占有两件或以上的事物”“加倍”“并”等意思。此处强调时间上的“双倍”或“并合”。
- 年: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单位,即一年。
- 合义:“兼年”即“兼有两年”或“并合两年”,表示达到或超过两年的时长。
-
整体释义:
- 两年:这是最直接和常见的含义,指整整两个年头的时间。
- 多年:在古文中,“兼年”有时也泛指超过一年、时间较长的状态,不一定精确指两年,但强调时间跨度较长。其核心仍是基于“两年”的引申,强调积累的时间不短。
-
用法特点:
- 常与储备、积蓄搭配:“兼年”最典型的用法是与“之储”或“之蓄”连用,构成“兼年之储”或“兼年之蓄”,意指足够两年(或多年)使用的储备粮或积蓄。这体现了古人对长期储备、防灾备荒的重视。
- 例证:
-
近义词辨析:
- 期年:指一整年(周年)。
- 积年:指多年、累年,强调时间的积累。
- 连年:指一年接着一年。
- 兼年:更侧重于指代一个具体的、较长的储备周期(以两年为基准或象征)。
“兼年”主要表示“两年”的时间长度,尤其常用于“兼年之储”这一固定搭配中,指代足够支撑两年或更长时间的粮食储备或物资积蓄,体现了古代社会对长期规划和风险防范的重视。
网络扩展解释
“兼年”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两年,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发音:jiān nián(注音:ㄐ一ㄢ ㄋ一ㄢˊ)
- 字义分解:
- 兼:表示“加倍”,如“兼旬”指二十天(两旬)。
- 年:时间单位,指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周期。
详细解释
-
时间跨度:
- 指两年,多用于描述储备、计划等需要长期积累的场景。例如:
- 《逸周书·文传》:“小人无兼年之食,遇天饥,妻子非其有也。”(若百姓没有两年的粮食储备,遇到饥荒时,连妻儿也无法保全)。
- 《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广农积穀,有兼年之储。”(广泛耕种、积粮,储备足够两年使用)。
-
引申用法:
- 强调“长期性”或“充足性”,如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提到“国无兼年之积”时,指国家缺乏长期储备。
与其他词汇的关联
- 近义词:可类比“兼旬”(二十天)、“兼程”(加倍赶路)等,均以“兼”表达时间或程度的加倍。
- 常见搭配:如“兼年之储”“兼年之食”,多用于经济、民生相关的语境。
注意
- 部分资料(如)提到“兼年”有“同时担任多个职务”的含义,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误解或罕见引申义,建议以“两年”为核心释义。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用例,可参考《逸周书》《三国志》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阿耨达山拔刀相向败绩搬兵鳻鶞遍览骠卫成礼垂帘听决出条东方汇理银行董理豆卢敦勉二宫阜陵恩讣文割漆鬼各哥函陕鹤禁画栱毁宅吉量鹫岳及物科贡快爽朗洁脸嘴料酒邻姻流水不腐,户枢不蝼笼纱硉硉茂迁门床马道溟渤牡菊獶抆碾砣叛乱丕运谴戒清宴赡护射堋授衣月思至竦健缩俎通箇推转屠刎玩器乌眼鸡无尤香水钱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