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变风的意思、变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变风的解释

(1).指《诗经》“国风”中 邶 至 豳 等十三国的作品。《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仪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诗·邶风·柏舟诂训传》 唐 陆德明 题解:“从此讫《豳·七月》,十三国并变风也。” 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风雅正变说》:“变化下之名为刺上之什,变乎风之正体,是谓变风。”参见“ 正风 ”。

(2).谓改变、摧弱鄙俚的诗风,恢复《诗经》的传统。 宋 苏颂 《<小畜集>序》:“窃谓文章末流,由 唐 季涉 五代 ,气格摧弱,沦于鄙俚。国初屡有作者,留意变风,而习尚难侈,未能復雅。”

(3).泛指民歌。 元 张宇 《采莲》诗:“隔岸谁家贵公子,调笑新词歌艷体, 吴 儂变风有如此,谁念採苹供祭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大词典》中"变风"一词包含三层核心释义:

  1. 诗歌体裁概念

    指《诗经》中邶风至豳风十三国风,与"正风"相对。汉代郑玄《诗谱》提出"文武之政为正风,成王以下为变风",强调诗歌内容随政治兴衰产生的变化。

  2. 乐律学内涵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季札观乐时提出"五声和,八风平",后世学者将不符合正统音律体系的民间曲调称为"变风",如《乐府诗集》收录的南北朝杂曲。

  3. **气象学引申义

    清代《御定渊鉴类函》引申指异常气候现象:"阴阳失和则为变风",现代气象学论著中仍保留该词描述突发性大气环流变异。

学术争议聚焦:

当代经学研究对"变风"的时间断代存在分歧,以王国维为代表的"西周说"与闻一多主张的"春秋说"形成主要学术争鸣,《十三经注疏》的不同版本校勘为此提供了文献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变风”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诗经》学术概念

指《诗经·国风》中从《邶风》到《豳风》的十三国作品(共135篇)。这些诗歌创作于周朝中后期社会动荡时期,内容多反映政治衰败和民生疾苦,与周初治世时期的“正风”形成对比。例如《诗大序》提到“变风变雅作矣”,即指这类讽喻时政的诗歌。

二、文学革新含义

指通过改革诗风,恢复《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宋代苏颂在《小畜集序》中提及,五代至宋初的文风颓靡,文人试图通过“变风”扭转鄙俚习气,重拾雅正传统。

三、泛指民歌

在广义上,“变风”可代指民间歌谣,但这一用法相对少见,更多见于文学评论的引申语境。

补充说明

如需更深入的文献考证,可参考《毛诗正义》等经典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澳门百溢伯常不知疼痒撤酒赤城出击翠云裘大遇灯会访察访珪芳荃发贮废时感戴莫名乖错官赏后进花搭着恢张货郎子瓠叶羹建仓见神见鬼交戒贾肆洁冷景辉九井决胜庙堂居里拘虚拘押所科举考试空自堀閲零悴流水对篱喧昧旦泯泯鸟吏鳖官农艺师铅膏青玉清豫穷身蘧篨阙位辱井嗜好师心自用食肬税则谈辞吞声饮泣绾合香油餜子心浮气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