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戒的意思、鉴戒的详细解释
鉴戒的解释
[warning;object lesson] 可以对照引为教训
引为鉴戒
详细解释
亦作“ 鑑诫 ”。亦作“鉴戒”。亦作“鉴诫”。1.引为教训,使人警惕。《国语·楚语下》:“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鑑戒也。”《后汉书·荀爽传》:“又集 汉 事成败,可为鉴戒者,谓之《汉语》。” 清 恽敬 《与姚来卿书》:“ 丰城 极弊之区, 彭秋潭 败于 临川 ,深可鉴戒。”
(2).指引为教训,使人警惕的事情。《魏书·高允传》:“厥后史官并载其事,以为鉴诫。” 明 张纶 《林泉随笔》:“其説可为后世之鑑诫,故用表而出之。” 马南邨 《燕山夜话·不吃羊肉吃菜羹》:“这一类笑话虽然发生在死去了的封建时代,但是,现在的人也未尝不可以引为鉴戒啊。”
词语分解
- 鉴的解释 鉴 (鑒) à 镜子。 照:光可鉴人。 观察,审察:鉴别。鉴定。鉴赏。鉴于(看到,觉察到)。台鉴(书信用语,表示请人看信。亦作“惠鉴”、“钧鉴”)。鉴往知来。 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借鉴。鉴戒
- 戒的解释 戒 è 防备:戒心。戒备。戒严。戒骄戒躁。 革除不良嗜好:戒除。戒烟。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戒刀。戒尺。斋戒。 准备:戒途。戒装。 古同“界”,界限。 笔画数:; 部首:戈;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鉴戒(jiàn jiè)是现代汉语常用词汇,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反思过往的错误或教训,警示自身或他人避免重蹈覆辙。以下从词典释义、用法及权威来源展开分析:
一、词典释义与词性
- 动词:指以他人或历史的失败为镜子,对照检视自身行为,防止犯类似错误。
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为“以过去的失误作为警戒”。
- 名词:指具有警示作用的教训或事例。
例:《汉语大词典》标注其名词用法:“可为警戒的往事”(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二、词源与构成解析
三、现代用法与搭配
- 常见搭配:
- “引为鉴戒”:强调主动吸取教训(如:“此次事故应引为鉴戒”)。
- “历史的鉴戒”:指代具有普遍警示意义的事件(如《资治通鉴》书名即含此意)。
- 语境差异:
- 与“借鉴”对比:“鉴戒”侧重负面教训的规避,“借鉴”偏重正面经验的效法(参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四、权威用例
- 古代文献:
《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以夏桀亡国警示周人。
- 现代应用:
官方文件常用表述,如“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体现警示教育功能(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开报道)。
五、近义词辨析
词汇 |
侧重点 |
情感色彩 |
鉴戒 |
规避错误 |
警示性 |
教训 |
错误后的总结 |
中性/负面 |
前车之鉴 |
他人失败案例 |
比喻性 |
参考资料: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
- 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 李行健 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坚持标本兼治,深化以案促改》. 2023年专题报道.
网络扩展解释
“鉴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àn jiè,其核心含义是通过观察历史或他人的教训,引以为警惕,避免重蹈覆辙。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词义构成
- 鉴:原指古代盛水的铜器,用于照影,引申为“镜子”“察看”或“审察”(如、12)。
- 戒:本义为“警戒”“防备”,甲骨文字形似双手持戈,表示警惕(如)。
- 合义:以史为镜,通过反思过往教训保持警惕。
-
定义
- 指从过去的错误或失败中吸取教训,使人保持警觉(如、6、8)。
用法与示例
- 古代用例:
- 《宋书》记载:“漆其头首,藏于武库,庶为鉴戒,昭示将来”,指保存王莽头颅以示警戒。
- 《国语·楚语下》:“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强调从历史成败中学习。
- 现代用例:
- “通报要求引为鉴戒”,指将案例作为警示教材。
- 马南邨在《燕山夜话》中提及封建时代的笑话可作为鉴戒。
延伸与文化内涵
- 伦理鉴戒:西周“敬德”理念强调通过道德自律实现警惕。
- 历史鉴戒:如《后汉书》整理汉代成败事件作为参考。
相关词汇
- 近义词:警惕、警戒。
- 反义词:漠视、忽视(根据词义逻辑推断)。
“鉴戒”既指具体的历史教训(如王莽事例),也涵盖道德层面的自我约束(如“敬德”)。现代语境中多用于警示他人或自我反思,如“引为鉴戒”。
别人正在浏览...
八龙襃鄂扁桃腺秉公无私博通不扬骋才单线地秤涤烦子动能斗姥笃笃喃喃多元假说方法恩将仇报恶上返袂发行佛婆凫雁隔热格言公开审判闺中故居顾全大局焊锡豪情壮志后海徻徻绘事后素憍淫解乏计伐称勋禁卫兵急事开迈刊刻肯分叩栧撩虎须吝选旅程迷花沾草棚栈谦让软香温玉牲头邃旨太始雪醓醢筒钓推己及物文堂湘簟翔逸歙动胁附谐缉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