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撩虎须的意思、撩虎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撩虎须的解释

犹捋虎须。谓冒犯虎威,担受风险。 唐 裴铏 《传奇·孙恪》:“无何使我撩虎鬚,几不脱虎口耳。”亦省作“ 撩虎 ”。 清 王夫之 《章灵赋》:“奋残形以殆庶兮,危叹於撩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撩虎须(正确写法为“捋虎须”)是汉语中一个具有警示意义的成语,其字面意思为“用手轻抚老虎的胡须”,比喻主动招惹危险或激怒强者,暗含鲁莽冒险的行为。该成语出自《三国志·吴书·朱桓传》中的典故,原指朱桓面对强敌时的果敢态度,后演变为对不自量力行为的警示。

释义要点

  1. 核心含义

    指故意触碰危险事物或挑战不可抗衡的力量,常用于告诫人们避免无谓冒险。例如《水浒传》第五回提到“不可捋虎须”,强调对强者的敬畏。

  2. 结构分析

    动宾结构,动词“捋”含“轻抚、拨弄”之意,“虎须”代指强者或危险本身,组合后强化行为的挑衅性与后果的严重性。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政治、商业或人际交往中激化矛盾的行为。如《资治通鉴》中用“捋虎须”批评轻率决策导致的危机。

  4. 近义与反义

    近义词包括“虎口拔牙”“引火烧身”,反义词则为“避其锋芒”“审时度势”。这些对比凸显成语的警世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撩虎须”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故意冒险挑衅强大势力或权威的行为,比喻胆大妄为、自担风险。字面含义为“用手拨弄老虎的胡须”,因老虎象征危险与权威,故引申为触犯禁忌或挑战强者。

二、出处与典故

  1. 唐代文献:最早见于裴铏《传奇·孙恪》中的“无何使我撩虎须,几不脱虎口耳”,描述角色因冒险而险些丧命。
  2. 明代戏剧:康海《中山狼》第三折用“俺担惊受怕的撩虎须”体现冒险救人的情节。

三、用法与场景

四、近义词

五、文化寓意 成语通过具象化的“虎须”象征不可轻易触犯的权威,警示人们需审慎评估风险,避免无谓的冒险行为。

(注: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茫茫坂坻迸直蹦走变权避贤邮笔形卜郊部者曹干长枕大被陈若曦敕条珫耳綢绵褚薛大身子大筑地方定衣督策饿虎擒羊发迷复古覆坠共建官本汗流满面好憎河身话语记工经邦纬国津脉锦心綉口空单老妈妈论儿敛思寥泬路远迢迢梅豆明蠲乔声势起灭七起权称肉症僧户僧籍失丧世祚丝挂子逃逋逃徙梯天王冕缊奥乌金搨汙损夏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