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损伤。《诗·鲁颂·泮水》:“烝烝皇皇,不吴不扬。” 毛 传:“扬,伤也。” 孔颖达 疏:“《释詁》文扬与误为类,故为伤。谓不过误不损伤也。”
(2).不能散发。《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於是,王气怨结而不扬,涕满匡而横流,即起歷阶而去。”
(3).不振作。 汉 严忌 《哀时命》:“居处愁以隐约兮,志沉抑而不扬。” 唐 杜甫 《新婚别》诗:“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4).亦作“ 不颺 ”。谓容貌不英俊。《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颺;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 杜预 注:“颜貌不显扬。” 唐 裴度 《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胡为将,胡为相。”《金史·后妃传上·海陵昭妃阿里虎等诸嬖》:“ 海陵 尝曰:‘ 餘都 貌虽不扬,而肌肤洁白可爱。’”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二幕:“那时 曹丞相 要接见你们的使者,他觉得自己的相貌不扬,便请我的老师 清河崔琰 来代替他。”
“不扬”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容貌不英俊
最常见于成语“其貌不扬”,形容人相貌普通或丑陋。
典故:唐代文人皮日休因容貌不佳被调侃,后以才智回应:“侍郎不可以一目废二目”(《北梦琐言》)。
不振作
指士气、情绪低落。如杜甫《新婚别》中“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表达对军队士气的担忧。
不能散发
多用于描述气息、情绪无法舒展。如《史记》载“王气怨结而不扬”,指郁结之气无法发散。
不损伤
源自《诗经·鲁颂》“不吴不扬”,意为不过度喧哗、不造成伤害。
“不扬”含义丰富,需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解释。主流用法仍以形容外貌或状态为主,其他释义多见于古籍引用。如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细节,可参考《北梦琐言》《诗经》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