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肃倡 ”。1.严整恭敬地歌唱。《汉书·礼乐志》:“《七始》、《华始》,肃倡和声。” 颜师古 注:“肃,敬也。言歌者敬而倡谐和之声。”
(2).指古时晷漏准时报时。《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明宵有程。” 吕向 注:“肃,严;程,节也。”
"肃唱"是汉语中具有仪式感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形和典籍两方面解析:
一、本义溯源 "肃"字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义为"庄重、恭敬",《礼记·玉藻》载"色容厉肃"即指面容庄重;"唱"字本义为"领奏、宣导",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为"导也"。二字组合构成"以庄重态度引导仪式"的初始义项,常见于古代祭祀文献。
二、语义流变
三、构词特征 该词属于状中结构复合词,"肃"作状语修饰"唱"的动作状态,符合古汉语"形容词+动词"的构词规律。同类结构如"静坐""默写"等,均强调动作进行时的特定状态。
(注:参考文献若需具体链接,建议引用中华书局《汉语大词典》实体书第7册第58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礼记正义》卷二十九等相关权威出版物。)
“肃唱”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ù chàng,具有以下含义及用法:
指在庄严肃穆的场合下歌唱,强调歌声的庄重与恭敬。该词由“肃”(庄严肃穆)和“唱”(歌唱)组成,常用于形容仪式或正式场合中的歌唱行为。
严整恭敬地歌唱
源自《汉书·礼乐志》:“《七始》《华始》,肃倡和声。” 颜师古注:“肃,敬也。言歌者敬而倡谐和之声。”
这一含义强调歌唱时的态度严肃、仪态端正,常见于祭祀、典礼等正式活动。
古时晷漏准时报时
见于《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明宵有程。” 吕向注:“肃,严;程,节也。”
此处“肃唱”引申为古代计时器(晷漏)规律报时的意象,比喻时间精准如庄严的歌声。
“肃唱”一词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古典文献或特定仪式描述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书》《魏都赋》等典籍原文。
兵行诡道朝乌车踏蝩虫传述春纤此起彼伏戴圆履方断袖之好遁避贰忒方滋未艾翻空出奇风和日丽封执奋逸割截勾结鬼勾当诡漏馘俘含饴怀襄荒荒豲戎回话枷棒重焦明戢敛紧峭捐床帐镌诮狂嗥馈奠烂芝麻良久马牀蛮歌毛装目瞪口呆破怀縴手浅狭秋阳全行如此入木三分慑剉肆人四姻九戚塌落天津桥髫幼弯奔圬工屋诛遐藩翔师仙首销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