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抄掠,掠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老苗》:“军行尚首功,资抄掠,抄掠曰检刮。检刮者,尽取而靡有孑遗之意。”
“检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ǎn guā,其含义在不同文献中存在差异,需结合语境理解:
抄掠、掠夺(主要含义)
多个权威来源(如汉典、《辍耕录》等)指出,“检刮”指军事行动中的掠夺行为,如明代陶宗仪在《辍耕录》中记载:“军行尚首功,资抄掠,抄掠曰检刮。检刮者,尽取而靡有孑遗之意。”。此处强调彻底搜刮财物,不留余物。
审查、查验(少数解释)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对人或事物进行仔细审查、挑剔”,但这一用法较少见于古籍或权威文献,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引申或误用。
使用建议:
《检刮》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描述用刮子或者刮具在物体上进行检查或削去表面的一层。它是由“检”和“刮”两个字组成。
《检刮》的字的左边是“木”字,是这个字的部首。右边是“舌”字,帮助确定字的音义。这个字一共有10个笔画。
《检刮》一词最早出现在《尔雅·释字》(一种古代字书)中,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
《检刮》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 “檢刮”。
在古代,人们使用不同的字体和笔画来书写汉字。根据古籍记载,古时候《检刮》的写法为“檢搿”,但其含义与现代用法相近。
1. 他用刮子仔细地检刮着木头的表面。
2. 当医生检刮伤口时,他感到了一阵疼痛。
3. 我们需要使用刮具来检刮墙壁上的旧漆。
近义词:擦拭、刮除、擦去
反义词:涂抹、添加、涂上
1. 检查:对物体进行仔细的视觉或实地审查。
2. 刮痕:表面被刮过留下的痕迹。
3. 刮风:大风吹动树木或人体感到寒冷的现象。
4. 检验:通过检测来测试或验证物体的合格性。
5. 刮舌子:使用刮具清洁舌头的表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