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日出三竿的意思、日出三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日出三竿的解释

[late in the morning] 指日出已经很高,时间不早了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 兰桡。—— 唐· 刘禹锡《竹枝词》

详细解释

同“ 日上三竿 ”。《南齐书·天文志上》:“ 永明 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 唐 刘禹锡 《竹枝词》之四:“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 蜀 客驻兰橈。” 宋 苏辙 《春日耕者》诗:“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餉迟。” 元 王燧 《台城路·题<楚江春晓>》词:“长天带水,正日出三竿,客船犹艤。”《歧路灯》第九二回:“早晨醒时便起,不是一定要日出三竿,学那高僧出定的功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日出三竿"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字面释义

指太阳升起后达到三根竹竿相叠的高度(约上午八、九点钟)。该说法源于古代以竹竿测量日影计时的习俗,《汉语大词典》释为“太阳升起来离地已有三根竹竿那么高”。

二、引申含义

形容时间已近中午,多指人起床过晚或事务耽搁。如《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天已大亮,时候不早”,常用于批评怠惰或延误时机,如“日出三竿犹在眠”等诗句。

三、出处溯源

最早见于南北朝文献《南齐书·天文志》:“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三竿,朱色赤黄。” 此处记载天文现象,后逐渐演变为时间表述。唐代刘禹锡《竹枝词》中“日出三竿春雾消”印证其唐代已为通用表达。

四、文化内涵

该成语反映农耕文明“日出而作”的时间观念。古代以竿测影定时,“三竿”高度对应古人晨间劳作的关键节点,故成为衡量起居早晚的标尺,蕴含传统时间管理智慧。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3. 萧子显.《南齐书·卷十二·天文志》. 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2.
  4. 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华书局, 2008.

网络扩展解释

“日出三竿”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2.出处与演变

3.用法与示例

4.近义与关联词

5.权威补充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南齐书》原文或刘禹锡诗词集(来源:、3、6)。

别人正在浏览...

昂奋案晷百篇科抃贺表灵不期而同愁戚方极非觊公奉官车侯甸讙謡活师结痂戢翮警示警颖浸润之谮锦薰笼肌髓极幽客贩科决枯泪来路货离横临谷零烟旅泊貌似强大眉子砚绵蕞秣马木耳目翫弄说片简强对窃统檠木情知琼池壤翁乳竖山謡誓牧授位疏从驷之过蠙贪暴提衡吐火罗突现为人危叶五色线侠牀相商小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