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假释的意思、假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假释的解释

[parole;conditional release;release on probation] 由于表现好或其他原因而提前释放犯人,若犯人从释放到刑满期间内不再犯罪,可认为服刑期己满,否则两罪合并执行

详细解释

法律用语。对服徒刑未满的罪犯,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暂予释放的措施。假释期间,如不再犯罪,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否则,便将前后所判处的刑罚合并执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假释是法律术语,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服刑一定期限后,因符合法定条件而附条件提前释放的制度。该词由"假"(暂时性)和"释"(解除拘禁)构成,属动宾式合成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假释的适用需满足两项核心要件:一是已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二是罪犯确有悔改表现且无再犯罪危险。特殊情况下可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突破刑期限制。

从司法实践看,假释制度包含三项法律特征:①附考验期的提前释放;②社区矫正期间需遵守监管规定;③违反规定将撤销假释收监执行。中国司法大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假释适用率达刑事执行案件的6.3%,较五年前提升1.8个百分点。

该制度的确立既体现刑罚的特殊预防功能,又符合现代刑事司法"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矫正理念。北京大学法学院陈瑞华教授指出,科学运用假释机制有助于缓解监狱人满为患压力,促进罪犯再社会化进程。

网络扩展解释

假释是刑法中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其核心含义是附条件提前释放符合条件的罪犯。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具体解释如下:

一、定义与法律依据

假释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后,因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且无再犯罪风险,附条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法律依据为《刑法》第八十一条。

二、适用条件

  1. 刑期要求

    • 有期徒刑需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
    • 无期徒刑需实际执行13年以上。
    • 特殊情况(如重大立功)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不受上述限制。
  2. 实质条件
    需满足“确有悔改表现”且“不致再危害社会”,具体包括认罪服法、积极改造、遵守监规等。

  3. 禁止情形
    累犯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者,不得假释。

三、考验期与后果

四、与其他制度的区别

与“监外执行”不同,假释是奖励性措施,适用于表现良好的罪犯;而监外执行是因健康等客观原因暂时变更刑罚执行场所。

别人正在浏览...

爱女鳌背碑材不置可否长寿面掣验触手可及打瓦登幽州台歌诋訾动地方兄仿学房租鵩吊扞蔽刚特干贽贾害过山炮含糲阖扇唿噜火绳蠒丝间种羁倦经官动府金华夫人九伯科举老婢子泪迹连日连夜鲤庭龙尾石轮运萝藦面巾纸密义穆忞偏置谦恭虚己洽熟凄亮驱録霜梨束脩羊私庭童牛角马托生外野帵子无顿吴生无形无影缃绮县空晓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