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色旗帜。《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垂絳幡之素蜺兮,载云气而上浮。”《金史·礼志九》:“少府监设鸡竿於楼下之左,竿上置大盘,盘中置金鸡,鸡口衔絳幡,幡上金书‘大赦天下’四字,卷而衔之。”
“绛幡”是一个汉语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史记》《金史》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
绛幡是一个汉字词,由绛和幡两个部分组成。
绛的拆分部首是纟,它是丝的意思,表示与丝绸相关。绛的笔画数是6画。
幡的拆分部首是干,它表示与旌旗相关。幡的笔画数是13画。
绛幡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是指用绛色丝绸制成的旌旗。绛色是红色的一种,代表着尊贵和庄重。
在繁体字中,绛被写作絳,幡保持不变。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有所不同,绛被写作绸,幡被写作幡旗。
例句:春风吹动着绛幡,庄严地飘扬在皇宫门前。
组词:绛色、帷绛、绛纱、战旗、战幡。
近义词:红旗、红幡、丝绸幡。
反义词:白旗、黑旗、素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