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梳妆打扮。 宋 柳永 《定风波》词:“暖酥消,腻云嚲,终日厌厌倦梳裹。”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二折:“则为这镜儿昏,我可也难梳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6*九回:“这里姨妈招呼着和少奶奶重新梳裹已毕。”
(2).指男子梳发并裹巾帻。 宋 米芾 《画史》:“客至,即言‘容梳裹’。乃去皮冠,梳髮角加后以入幞头巾子中,篦约髮,乃出。”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梳裹汉语 快速查询。
“梳裹”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对头发的梳理和整体仪容的整理,常见于女性日常装扮的描述。例如:
指男性梳理头发并用巾帻(古代头巾)包裹发髻的仪容整理方式。例如:
该词现代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其核心意义均围绕“通过梳理和包裹完成仪容整理”,性别差异体现在具体操作对象(女性妆容/男性头巾)上。
《梳裹》是一个汉语词汇,它指的是用梳子整理头发,并将头发束起来,包裹成发髻的动作。
《梳裹》的拆分部首是木和衣,其中木表示与树木相关的意思,衣表示与衣物相关的意思。它包含了12个笔画。
《梳裹》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周礼·地官》中有“春水梳裹”的描述。在古代,梳裹是女子的一种常见的发型,在婚礼、隆重场合或需要整齐发型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
《梳裹》的繁体字为「梳裹」。
根据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梳裹》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为「梳裹」。
1. 她每天早上都会仔细梳裹头发,让发型整洁美观。
2. 在古代,女子们常常将头发梳裹成发髻,显得庄重大方。
1. 梳子(shū zi):用于梳理头发的工具。
2. 头发(tóu fā):生长在人类头部的毛发。
3. 发髻(fà jì):将头发梳起来束成形状的发型。
1. 修整(xiū zhěng):整理、打理。
2. 调理(tiáo lǐ):修饰、打理。
1. 散发(sàn fā):散乱、松散的头发。
2. 乱发(luàn fā):没有经过整理或束起的头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