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见道。道家指达到至道的境界。《庄子·大宗师》:“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 郭象 注:“当所遇而安之,忘先后之所接,斯见独者也。” 成玄英 疏:“夫至道凝然,妙絶言象,非无非有,不古不今,独往独来,絶待絶对。覩斯胜境,谓之见独。” 陈鼓应 今注:“见道,指洞见独立无待的道。‘道’为絶对无待,因以‘独’来称它。”
“见独”的汉语词典释义与哲学阐释
“见独”是一个具有深厚哲学意蕴的古汉语词汇,主要源于道家思想经典《庄子》。其核心含义指通过精神修养达到洞见绝对、唯一之“道”的境界。以下从语义、出处及哲学内涵三方面详解:
一、字义与基本解释
“见”(jiàn)意为观照、领悟;“独”指独一无二、超越对待的绝对本体(即“道”)。合指体认到独立无待、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汉语大词典》释为:“见独,谓洞见独立无待之道。”此解强调对超越相对性之绝对本体的直觉把握。
二、经典出处与哲学内涵
该词出自《庄子·大宗师》,描述修道者逐步提升精神境界的七个阶段:
“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
此处“见独”是“朝彻”(心境澄明)后的更高境界,指突破时空局限与现象纷扰,直观宇宙本体。晋代郭象注:“忘先后之所接,斯见独者也。”唐代成玄英疏:“夫至道凝然,妙绝言象,非无非有,不古不今,独往独来,绝待绝对。睹斯胜境,谓之见独。”(来源:中华书局《庄子注疏》)
三、词典学与思想史释义
权威参考文献
(注:古籍原文及注释依据通行学术版本,现代词典释义综合专业辞书界定)
“见独”是一个具有哲学深度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核心哲学内涵 该词源自《庄子·大宗师》,指通过「朝彻」(心灵澄明)的修炼后,达到与绝对之「道」合一的境界。道家认为「道」是独立无待、超越时空的存在,因此「见独」即洞见这一终极真理,实现「无古今」的永恒视角。
二、经典注释佐证 郭象注解说「当所遇而安之,忘先后之所接」,强调消解时间与因果的执念;成玄英进一步阐释「至道凝然,妙絶言象」,说明这种境界超越语言描述。陈鼓应现代注解指出「独」即道的绝对性特征。
三、现代语境差异 需注意查字典等工具书将其解释为「独自见证特殊现象」的成语用法,这与道家原义存在差异。这种引申可能源于字面拆分理解,但主要文献依据仍集中于哲学范畴。
四、修炼层次定位 在《庄子》体系中,「见独」是「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修道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标志着从现象认知到本体认知的质变。
建议在学术语境中优先采用道家哲学释义,若遇现代引申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辨析。可通过《庄子集释》《道家思想研究》等典籍进一步考证其演变脉络。
采色谄竞刍养琱瑑地貌学顶髻讹舛伐德芳邻法署肥庶更虑宫台刮刮杂杂鼓铎黑古龙冬滑稽剧濩铎江头江鲜嚼口击笞解马积甲如山经世致用进折伎术人居材雷苏妙处命圭男大当娶男风弄颦平场频仍鬐介人日鸟鋭立三年碧识锁视为畏途税屋似动现象孠息闛阖铁縆头高头低推贤进善豚佩文皇握守无媿色污七八糟湘妃鼓瑟向火乞儿崄介贤耦显仕心包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