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检点,自我约束。 宋 岳飞 《辞男云特转恩命第二札》:“以孱陋之资,将军旅之众,顾惟匪称夙夜,惶惧惟恐,检飭修省,有所未至,不足以服众。”《明史·蜀献王椿传》:“自 椿 以下四世七王,几百五十年,皆检飭守礼法,好学能文。”
(2).整治。 清 曾国藩 《台洲墓表》:“饎爨必躬,在视必恪,宾祭之仪,百方检飭。”
“检饬”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检点、自我约束
指通过自我反省和约束来规范言行,强调修身养性。例如《明史》中提到蜀献王后人“检飭守礼法”,体现家族成员注重自我约束。宋代岳飞在奏札中也用此词表达严于律己的态度。
整治、整顿
侧重对事物或礼仪的规范管理,如清代曾国藩《台洲墓表》中“宾祭之仪,百方检飭”,指对祭祀仪式的严格整治。
《检饬》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审查、考察,用于指检查事物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它可以用来描述对某一问题或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和评估的过程。
《检饬》这个字由“⻊”、“⺣”、“⻎”、“饣”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属于左右结构的部首,“⺣”、“⻎”属于上下结构的部首。它一共由20个笔画组成。
《检饬》这个字的来源较为复杂,包含一定的历史沿革。其“⻊”部分原为车的古字形,意为移动。而“⺣”、“⻎”则分别代表了手和食物。车作为一种工具,手作为操作工具,食物代表了生活所需。通过这三个部分的组合,寓意了对事物进行全面考察和检验。
《检饬》这个字在繁体中的写法为“檢饬”,保持了原字的结构和意义。相对于简体字来说,它的形状更加繁复,更具艺术感。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存在较大的差异。《检饬》这个字在古时候的写法较为复杂,有些变体的形状与现代写法略有不同。这进一步表明汉字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1.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饬,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在制定决策之前,我们应该对相关数据进行仔细检饬,以确保判断的准确性。
检讨、检验、检查、审饰、审酌、审视
检查、审查、考察、审议、考核
轻视、忽略、放任、大意、任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