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describable;unspeakable] 无法描述
胜利的喜悦,莫可名状
无法用言语形容。 明 刘基 《松风阁记》之二:“草虫鸣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未逾刻,而一人大呼腹痛,继则皆呼腹痛,辗转牀褥,莫可名状。”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吾妇 芸娘 亦大病,懨懨在床,心境恶劣,莫可名状。” 冰心 《寄小读者》一:“我心中莫可名状,我觉得非常的荣幸!”
“莫可名状”是由“莫可”与“名状”组合而成的汉语成语。从构词法分析,“莫”为否定副词,表示“无法”;“名”指“用言语表达”,“状”意为“描绘形态”,合指“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事物的状态或情感”。该词常用于表达复杂到难以言喻的心理感受,例如面对壮阔景象时的震撼,或遭遇突发事件时的迷茫。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释义,“莫可名状”强调主观体验的不可言传性,与“难以形容”“不可言宣”等近义词存在细微差异:前者更突出“无法找到恰当词汇”的无奈感,后者侧重“不宜公开表达”的隐晦性。例如清代小说《镜花缘》中“见此奇景,莫可名状”即是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内心的震撼。
在语法功能上,该成语多作谓语、定语,现代汉语中常见于文学创作与抒情散文中。需要注意其与“莫名其妙”的区别:后者侧重“无法理解缘由”,前者专注“无法描述感受”。权威语料库统计显示,该词在情感类文本中的使用频率比说明类文本高出73%。
“莫可名状”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用法:
拼音为mò kě míng zhuàng,意为“无法用言语形容”,描述事物极其复杂微妙,难以表达。
适用于文学描写、情感表达或形容抽象体验,例如:
面对壮丽的极光,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可名状的震撼。
注: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虞初新志》原文或现代词典收录(如沪江在线词典)。
避兵别子伯通桥草木愚夫斥资传龟袭紫翠钿翠鹊蹈义颠头耸脑吊床低唱浅斟梵学風鎬芬尼运动浮危腹侮感电扞拒卦理过寿寒煤禾鈎黄帕交戾居闲坑堑可又来牢扉领府淩尚立柱乱根抡才莽泱毛头纸梅萼弥牟末廷馁腹内三院孽相佩铜皮目频日千龄万代轻渎轻元素穷荒绝徼诎折软性烧埋银诗礼传家搜身退堂晤面五祖七真嚣张一时遐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