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假名的意思、假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假名的解释

(1) [kana]∶日语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叫“片假名”,草书叫“平假名”

(2) [cover name;pseudonym]∶伪装的名字

一个用假名的间谍

详细解释

(1).假借名义。《后汉书·邳彤传》:“又卜者 王郎 、假名因埶,驱集乌合之众,遂震 燕 赵 之地。”

(2).虚名。 唐 李涉 《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唐知言》诗:“猥蒙方伯怜飢贫,假名许得陪诸宾。”

(3).化名。指不是原有的或已流行的名字。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同道中人,却用假名夹杂着真名,印出*********来骂我。”

(4).佛教语。谓不能反映实际的概念、语言。佛教认为世界万有及其差别,均是主观上的“假名”所安立的。 隋 慧远 《大乘义章》一:“诸法无名,假与施名,故曰假名。如贫人假称富贵。” 唐 惠能 《坛经·定慧品》:“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唐 独孤及 《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赞序》:“诸法生於假名,非智无以调伏。” 清 龚自珍 《妙法莲花经四十二问》:“佛不坏假名而説真相。”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五讲:“万物从假名看来是不真,执着假名构画出来诸法自性当然是空。”

(5). 日本 文字所用的字母叫假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借用汉字楷书偏旁的叫片假名,草书的叫平假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假名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以下两层释义:

  1. 非真实姓名

    指为隐藏真实身份而使用的代称。例如古人创作诗文时以别名署名,或现代网络社交中使用的化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指出,“假名”与“真名”相对,是“不真实的名字”。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中已有记载:“文人多爱用假名托意,以示风雅”。

  2. 日语表音文字

    指日语中基于汉字草书或部首创造的音节文字,分为平假名(如「あ、い、う」)和片假名(如「ア、イ、ウ」)。《辞海》(第七版)定义其为“日文所用的字母”,并说明平假名多用于日常书写,片假名常见于外来语和专有名词。这一用法可追溯至唐代汉字东传日本后的本土化演变。

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定义及语言学研究成果,体现概念的历史演变与实际应用。

网络扩展解释

“假名”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日语字母系统(主要含义)

假名是日语中的表音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形式。其名称来源于“假借汉字”之意,因日本早期无文字系统,借用汉字偏旁或草书演变而来。

  1. 平假名:源自汉字草书,字形圆润(如:あ、い)。多用于日常书写、语法助词及固有词汇。
  2. 片假名:取自汉字楷书偏旁,字形方正(如:ア、イ)。主要用于外来语、拟声词及强调标注。

二、中文中的化名或虚假身份

在汉语中,“假名”可指代:

  1. 虚假名字或身份:如《后汉书》记载“假名因埶”,指借名义行事。
  2. 化名使用:如“间谍用假名隐藏身份”,近义词为“化名”,反义词为“本名”。

三、佛教术语“假名有”

佛教认为,万物因缘和合而存在,无独立实体,称为“假名有”。例如色、香、味、触结合称“酪”,实为假名概念。


需根据语境判断“假名”的具体含义。若指日语文字,可进一步参考平/片假名的用法区别;若涉及中文或佛教概念,需结合历史文献或哲学背景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八蛮蚌帆暴扬苞荫冰碴不知天高地厚察视赤螘楚冈春田大喊大叫丢脸方始房宇非誉寒乌画目舰日骄骄交谊舞嘉期解了诫社荩箧郡邑看护科判空责狼突豕窜老伧临迩蹓搭鲁般滤罗马蚿明本木幔闹心眼儿昵谀遣暑且使青碧青狐清晰穷幽极微取士如雷灌耳山界勝緣射杀水落归漕退怯误夺无骨字武两榜下忙向盘啸咤风云偕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