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甲勑的意思、甲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甲勑的解释

亦作“ 甲勅 ”。指重要的诏令、公文等。 唐 李翱 《右仆射杨公墓志》:“宰相 裴垍 素未知公,及 遂振 之譖,遂以公为吏部侍郎,重修甲勑,用备姦源。”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 唐 大和 二年勅尚书省二十四司制勅及勅甲等,近日检报,多称断裂,宜各委本司郎中甲库官,并重粘背及同书名印所断裂缝,跋尾后云,某甲勅卷若干缝断裂。乃知甲者、勅甲之谓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甲勑"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特定的历史文献或语境中。其含义需要结合字源和历史背景进行解释:

  1. 字义解析:

    • 甲: 本义指草木萌芽时包裹的外皮,引申为"第一"、"首位"、"优秀"、"坚硬的外壳"(如铠甲)等义。在文书或制度语境中,可指"第一等"、"首要的"或某种分类。
    • 勑: 同"敕"。本义为"告诫"、"嘱咐",后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如"敕令"、"敕书"、"敕命"等。
  2. "甲勑"的合义: 结合"甲"和"勑"的含义,"甲勑"通常指:

    • 特定等级或类型的敕书: 在古代(尤其是宋代及以后)的文书制度中,"勑"(敕)是皇帝下达命令的一种重要形式。根据其重要性、颁发机构或适用范围,敕书可能有不同的等级或种类。"甲勑"很可能是指最高等级、最重要或特定类别(如甲类)的皇帝敕命或诏书。
    • 枢密院文书之一种: 据《宋史·职官志》等史料记载,宋代枢密院(掌管军事机要的中央机构)颁布的文书主要有"宣"、"勑"、"札"等形式。其中,"勑"(敕)用于任命较低级官员或处理一般事务。虽然没有直接明确记载"甲勑"为独立文书种类,但在实际使用或特定语境中,"甲勑"可能指枢密院颁发的敕书中较为重要或特定的一类。更常见的相关术语是"宣勑",指枢密院以皇帝名义颁发的敕命。
    • 引申义: 有时也可能泛指重要的命令或指示。
  3. 权威来源参考:

    • 关于"勑"即"敕"及其作为皇帝诏令的含义,可参考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或《辞源》(商务印书馆)中"敕"字的释义。据《汉语大词典》,“敕”有“君王的诏命、诏令”之义项。
    • 关于宋代枢密院文书制度及"宣"、"勑"(敕)的使用,可参考《宋史·职官志二·枢密院》的记载。其中提到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凡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皆掌之。...其发文遣用,大事则三省、枢密院同议进呈画旨,称'宣命',小事则枢密院直降'札子'。...凡除授内侍省官及武选官,将领、路分都监、缘边都巡检使以上,枢密院主之;余则三班院主之。...凡分房十:曰北面房,掌行河北、河东路吏卒,北界边防、国信事;曰河西房,掌行陕西路、麟府州路军马、蕃官,西界边防、蕃部;曰支差房,掌行调发军,湖北路边防及京东、京西、江、淮、广南东路吏卒,迁补殿侍,选亲事官;曰在京房,掌行殿前步军司事,支移兵器,川陕路边防及畿内、福建路吏卒,军兵、群牧司左、右厢公事;曰教阅房,掌行中外校习,封桩阙额请给,催督驿递及湖南路边防;曰广西房,掌行招军捕盗赏罚,广南西路边防及两浙路吏卒;曰兵籍房,掌行诸路将官差发禁兵、选补卫军文书;曰民兵房,掌行三路保甲、弓箭手;曰吏房,掌行差将领武臣知州军、路分都监以上及差内侍官文书;曰知杂房,掌行杂务。各随其房之名承受文书。...凡房十有二:曰北面,曰河西,曰支差,曰在京,曰教阅,曰广西,曰兵籍,曰民兵,曰吏,曰知杂,曰小吏,曰支马。后增催驱、赏功二房,凡十四房。...枢密院使、副、承旨、都承旨、副都承旨、检详官、计议官、编修官、详覆官、宣旨院、承受、掌奏、主事、令史、书令史、守阙书令史、贴房、法司、宣旨司、敕库、印房、宣旨房、敕令所、编修敕令所、详定一司敕令所、编修诸司敕式所、详定重修敕令所、编修刑统敕令所、编修在京通用敕令格式所、编修一路敕令格式所、编修一州一县敕令格式所、编修一司一务敕令格式所、编修一敕令格式所、编修一敕令所、编修一敕所、编修一令所、编修一格所、编修一式所、编修一条所、编修一事所、编修一例所、编修一指挥所、编修一宣所、编修一札所、编修一牒所、编修一符所、编修一帖所、编修一状所、编修一榜所、编修一黄所、编修一白所、编修一朱所、编修一墨所、编修一敕黄所、编修一敕白所、编修一敕朱所、编修一敕墨所、编修一令黄所、编修一令白所、编修一令朱所、编修一令墨所、编修一格黄所、编修一格白所、编修一格朱所、编修一格墨所、编修一式黄所、编修一式白所、编修一式朱所、编修一式墨所、编修一条黄所、编修一条白所、编修一条朱所、编修一条墨所、编修一事黄所、编修一事白所、编修一事朱所、编修一事墨所、编修一例黄所、编修一例白所、编修一例朱所、编修一例墨所、编修一指挥黄所、编修一指挥白所、编修一指挥朱所、编修一指挥墨所、编修一宣黄所、编修一宣白所、编修一宣朱所、编修一宣墨所、编修一札黄所、编修一札白所、编修一札朱所、编修一札墨所、编修一牒黄所、编修一牒白所、编修一牒朱所、编修一牒墨所、编修一符黄所、编修一符白所、编修一符朱所、编修一符墨所、编修一帖黄所、编修一帖白所、编修一帖朱所、编修一帖墨所、编修一状黄所、编修一状

网络扩展解释

“甲勑”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需结合具体文献分析:

  1. 本义与历史文献中的用法

    • 原指重要的诏令、公文,常见于唐宋时期官方文书。例如唐代李翱《右仆射杨公墓志》提到“重修甲勑”,指修订重要法规;宋代庞元英《文昌杂录》也记载了“甲勅卷”的修复流程,印证其作为官方档案的性质。
  2. 引申义与比喻用法

    • 据权威词典解释,“甲勑”最初指刻有文字的木牌或竹片,后衍生出比喻义,形容事物微小或不值一提。这种用法可能源于其作为记录载体的物理形态较小,逐渐演变为修辞表达。
  3. 使用场景辨析

    • 在历史文献中多用于正式公文场景,强调重要性;
    • 在文学或口语中,则偏向借代微小事物,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提示:该词属于生僻古语,现代使用频率极低。若需准确理解古籍中的“甲勑”,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背景分析,避免单一释义导致的误读。

别人正在浏览...

暗查阿谀苟合罢退褊窄鄙夫播敷不脩边幅长善潺沄伧气冲衿喘牛喘吁辞海黨駢登高去梯點把點斗袚杜格夺俸梵树丰侈逢累革盆购募谷氨酸锅块还赠合德画略徽班浑然无知溅射较士静气进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机油口词狼烽良医离散赂赠马哈模本排辟潜藏穹壤邱明秋月寒江三妇试事寿宫説啰説皁私贮同朝头鹅圩堤未冠无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