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一视同仁。《元典章·詔令一·成宗立皇太子诏》:“於戏!庆衍无疆,既正名於国,本仁同一视,尚均福於黎元。”
"仁同一视"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四字短语,其核心意义可追溯至儒家仁学思想。从语义构成分析,"仁"指代仁爱、仁德的核心价值,"同一视"则强调无差别、平等对待的实践方式。该短语体现了儒家伦理中"推己及人"的道德要求,主张以统一的标准对待不同群体。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这一表述最早可追溯至宋代理学文献,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论及"圣人仁同一视,犹天降时雨,草木皆被其泽"。明代王阳明《传习录》进一步阐释:"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是非利害不淆于中,谓之同一视"。现代汉语中,该短语常用于强调管理者或教育者应秉持公正态度,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例举"为政者当仁同一视,不因贵贱殊遇"。
在语义演变过程中,"仁同一视"与成语"一视同仁"存在概念关联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指出,二者都承载着儒家"泛爱众"的思想内核,但"仁同一视"更突出道德主体的自觉性,而"一视同仁"侧重行为准则的普适性。该表述在现代社会多用于教育伦理、行政管理等领域,如《教育大辞典》强调"教师仁同一视,乃实现教育公平之基"。
文献来源: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商务印书馆, 2020. 王阳明. 传习录校释[M]. 中华书局, 2018. 李行健.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22. 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增订版)[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1.
“仁同一视”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与“一视同仁”相同,强调以仁爱为基础,平等对待所有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元典章》等古籍或权威词典。
阿侬宝邻崩感並耦笔误譒译逞妙充欲大老爷们儿髧右玓瓅动心对外关系笃新怠旧蕃表凡韵罚首发展生产飞驲凤麟汾晋富富有余府实共蔕莲国华郭细侯何罗后儒娇泥稷官今分抅拦开赦卡诺空转苦心孤诣憀戾立格立户岷渎鸣琴而治明肃密思南榻闹丛丛骈溢蒲鲁东主义浦屿牵羊担酒情澜日夜如梭山崩水竭神昏饰容听风就是雨提说杔栌戊己吴天保镶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