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改折的意思、改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改折的解释

旧时赋税制度中以其他物品或银两替代原定应交物品的缴纳办法。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漕银之改折,亦为一时凶荒之极,米价腾涌而入价,以俟丰年之补糴也。”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六章二:“田赋改折则全收银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改折"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构词法由动词"改"与多义字"折"组合而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的释义框架,该词在不同语境中存在两种主要解释:

一、赋税制度术语 指古代财政体系中实物税与货币税的折算方式,常见于明清史料。如万历年间推行的"一条鞭法"改革中,将田赋、徭役等实物征发改为折纳银两,这种赋税形态转变被称作"改折"(来源:中华书局《中国赋税史》)。《明史·食货志》记载的"金花银"制度,即是江南田粮改折白银的典型案例。

二、现代经济术语 在当代经济领域特指合同条款的变更性折算,常见于国际贸易和建筑工程领域。例如原材料采购协议中,因市场价格波动将原定货物数量按新汇率折算为替代物资的行为(来源:商务印书馆《经济法律术语辞典》)。这类折算需遵循《民法典》第543条关于合同变更的规定。

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被标注为历史专业术语,其构词特征符合古代汉语使动用法,"改"表变更行为,"折"取"折算"之意。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日常语境中该词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历史研究和特定行业文本中。

网络扩展解释

“改折”是一个历史术语,主要指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中实物与银钱折算缴纳的形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官府允许纳税人将原定缴纳的实物(如粮食、布匹)按一定比例折算为银两或其他替代物缴纳。这种制度常见于明代至清代,尤其在灾荒、物价波动等特殊时期实施。

二、历史应用

  1. 漕粮改折: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记载,灾荒年份将漕运粮食折算为银两缴纳,缓解百姓运输压力。
  2. 田赋改折:吴晗《朱元璋传》提到明初田赋由实物逐步向银两折算,反映了白银货币化趋势。

三、实施原因

主要因应以下情况:

四、特殊说明

部分网络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改变主张”的成语,但权威史料均指向赋税制度定义,成语用法未见典籍佐证,建议以历史文献释义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坳胡八功德水百弓膀浪蝉冕朝考成堂大命将泛吊线都纻法空饭包放手富蕃革皮管扳子观瞧汩陈骨立弘和黄苍苍护铎甲赋儌遮葪慸戒指倔起看茶恇悚镂版陆上路叟之忧买犊卖刀牦虱駡天咒地迷中南藩鸟举排山压卵葩瑵飘转披山普度羣生峤南起眼三无坐处善男善女生肖十一兽锦数目字曙星邃世瘫坐铁轮拨头箍土腔猥险乌布帐香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