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称人来信的敬辞。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曩者辱赐书,教以顺於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宋 王安石 《答马太傅启》之二:“未皇修好,先辱赐书。”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九)》:“记得一年或两年之前,蒙你赐书,指摘我在《阿Q正传》中写捉拿一个无聊的 阿Q 而用机关枪,是太远于事理。”
(2).指皇帝给臣下写信。 宋 王安石 《赠司空兼侍中文元贾魏公神道碑》:“命以故官,不起。赐书宠慰,从之。”《明史·常遇春传》:“ 天瑞 力尽乃降, 遇春 果不杀。 太祖 大喜,赐书褒勉。”
(3).君王赐给的书籍。《汉书·叙传上》:“ 彪 字 叔皮 ,幼与从兄 嗣 共游学,家有赐书,内足於财。” 北周 庾信 《小园赋》:“门有通德,家承赐书。”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家有赐书三千卷,尚在 善和里 旧宅,宅今已三易主,书存亡未可知。”
“赐书”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具体释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称人来信的敬辞
指对他人的来信表示尊敬,带有谦逊态度。例如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写道:“曩者辱赐书,教以顺於接物”,此处的“赐书”即用于表达对任少卿来信的敬意。
皇帝给臣下写信
特指帝王以书信形式下达旨意或表达关怀。如《明史·常遇春传》记载明太祖赐书褒奖常遇春,称其“赐书宠慰”;宋代王安石也曾提及皇帝“赐书宠慰”的典故。
君王赐予的书籍
指皇帝将典籍赏赐给臣子,以示恩宠。如《汉书·叙传》提到班彪家族“家有赐书”,北周庾信《小园赋》中“家承赐书”亦为此意。
补充说明
“赐”本身表示上对下的给予,因此“赐书”多用于尊卑分明的场景,如君臣、师生或书信往来中的敬语。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常见,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籍或历史题材创作时需注意其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