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owering;high-spirited]∶人的气势高昂,精神奋发
(2) [have an impressive appearance]∶形容气度不凡的样子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 皋之业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1).出群;高洁。《楚辞·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氾氾若水中之鳧乎?” 王逸 注:“昂昂,志行高也。”《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昂昂 子敬 ,拔迹草莱。” 张铣 注:“昂昂,出羣貌。” 宋 梅尧臣 《读蟠桃诗寄子美永叔》诗:“其人虽憔悴,其志独昂昂。”
(2).器宇轩昂貌。《隋书·音乐志下》:“顒顒卿士,昂昂侯甸。” 唐 韦应物 《上东门会送李幼举南游徐方》诗:“令姿何昂昂,良马远游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浙江办理秋瑾革命全案》:“当下传言速请入,来了昂昂二少年。大家席地团团坐,送茶一杯是清泉。”
(3).耿介貌。 唐 欧阳詹 《怀忠赋》:“惟玉石之明分,亦薰蕕之自别。是以謇謇心兢,昂昂面折。”
(4).骄傲自负貌。 宋 苏轼 《渔樵闲话录》卷下:“子知之乎?昂昂然擅威福,恣暴6*乱,毒流於人之骨髓,而祸延於人之宗族者,此形虽未化而心已虎矣。” 明 沉鲸 《双珠记·狱中冤恨》:“身据蒺藜中,兀自昂昂强横也。”楚剧《葛麻》第一场:“见了旁人一礼还一礼,见了员外昂昂不动,岂不丢了一个揖?”
(5).高仰貌。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奉懿旨撰》诗之十六:“四月夏气清,蚕大已属眠。高首何昂昂,蛾眉復娟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昂昂汉语 快速查询。
昂昂是现代汉语中具有双重意象的叠音形容词,其核心语义可概括为:
一、基本释义
气宇轩昂貌(《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形容人仪态挺拔、精神饱满的状态,如"昂昂然立于朝堂"(《汉语大词典》)。该用法可追溯至《楚辞·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以骏马昂首比喻士人高洁品格。
声音高昂状(《古代汉语词典》):特指声调激越洪亮,如明代何景明《忆昔行》"昂昂七尺珊瑚枝",以器物拟声强化意境表达。
二、语义演变 该词在《说文解字》中本作"卬",段玉裁注"举首也",后加"日"部强调光明意象,形成现代字形(《汉字源流字典》)。唐代始出现叠用形式,如柳宗元《吊屈原文》"昂昂若人兮",完成从动作描述到状态定型的转变。
三、使用规范 普通话读作áng'áng(阳平调),方言中仍存古音ngang ngang(《汉语方言大词典》)。书面语多用于褒义语境,如"雄姿昂昂";口语中偶作戏谑,如"昂昂乎庙堂之器"(《警世通言》)。
“昂昂”是一个汉语叠词,读音为áng áng,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及用法:
精神振奋,气度不凡
形容人气势高昂、器宇轩昂的状态。例如明代刘基《卖柑者言》中“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指官员气度不凡的样子。现代汉语中常用“雄赳赳,气昂昂”形容斗志昂扬的姿态。
高洁出众
源自《楚辞·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王逸注“志行高也”,表示品格高洁、志向远大。后也用于形容人物出类拔萃,如《三国名臣序赞》“昂昂子敬,拔迹草莱”。
骄傲自负或耿介不屈
部分文献中引申为骄傲神态(如“骄傲自负貌”)或性格耿介(如“耿介貌”),需结合语境判断。例如《隋书·音乐志》“颙颙卿士,昂昂侯甸”含威严庄重之意。
单字“昂”的延伸
单字“昂”本义为仰头(如“昂首”)、精神振奋(如“昂扬”)或物价高(如“昂贵”),叠用后强化了气势与神态的描写。
近义词:轩昂、激昂、高亢
反义词:萎靡、颓丧、卑怯
若需更多例证或古籍出处,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变泐避俗趋新伯仲叔季常平本钱搀星禅学除旧布新蛋白酶大帅得隽跺躂法部飞锋芬芳馥郁风风势势福建省赶汗高嗓门瑰玮孤军国危国庠哈哈镜函问画纯黄老君诙笑锪钻假定加腹见颜矿脉哭庙拉圾箱理色躶形庐屋露影藏形门启密探派司剽迫翘心启宠纳侮取笑日昳三垓伤口杓倈时味説明文四明狂监送年速鬭鲐叟团鱼吞毡违世乖俗献给胁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