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相传为 尧 舜 时隐士。《庄子·让王》:“ 舜 以天下让 善卷 。 善卷 曰:‘余立於宇宙之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吕氏春秋·下贤》:“ 尧 不以帝见 善綣 ,北面而问焉。” 唐 王维 《过沉居士山居哭之》诗:“ 善卷 明时隐, 黔娄 在日贫。”
(2).洞名。旅游胜地,在 江苏省 宜兴县 西南 螺岩山 上。有上、中、下、后四洞,多大型石笋和钟乳石,形成石狮、石象等景物。下洞地下河可行小舟,自后洞出。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七·常州府》:“﹝ 国山 ﹞其东南曰 善卷洞 ,一名 龙巖洞 。有三:一曰乾洞,其二曰大、小水洞。相传 周幽王 二年,洞忽自裂,门广二十尺,初入若险仄,中极平旷,可坐千人。”
“善卷”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综合多来源信息解释如下:
一、历史人物(尧舜时期隐士) 善卷是上古尧舜时代的著名隐士,以高洁德行闻名。据记载,舜曾欲将天下禅让给他,但善卷坚辞不受,并留下名言:“余立于宇宙之中……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他归隐于枉山(今湖南常德德山),被尊为“德祖”,其道德思想成为中华德文化的重要源头。后世常德“德山山有德”的赞誉即源于此。
二、溶洞景观(江苏宜兴旅游胜地) 善卷洞位于江苏省宜兴市西南螺岩山,属喀斯特地貌溶洞群,包含上、中、下、后四洞。洞内遍布石笋、钟乳石,形成石狮、石象等天然景观。下洞有地下河可供泛舟,游客可从后洞出,形成独特的水陆联游体验。该洞在清代文献《读史方舆纪要》中已有记载,相传周幽王时期曾自然开裂形成入口。
注:部分文献称善卷为山东单县人(今菏泽市单县),但归隐地存在湖南与江苏两种说法,可能源于不同历史记载或地域文化传承差异。
《善卷》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善良的人或行善的人。善良是指具有良好品德、善于助人、积极向上的品质。
《善卷》这个词的部首是 "口"(kǒu),即表示“口”的意思。它的笔画数是八画。
《善卷》这个词的来源较为模糊,可能是出自古代文献或经典中的描述。在繁体字中,该词的写法为「善卷」。
在古时候,对于《善卷》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不太统一,因为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差异。然而,基本上仍然采用了现代的「善卷」的书写方式。
1. 他是一个善卷,总是乐于助人。
2. 善卷的人们常常主动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1. 善良、善行、善举、善心、善事
2. 卷心菜、卷发、卷筒纸、卷曲、卷轴
仁德、好人、好心人、善人
恶人、恶棍、坏人、恶心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