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虎帐的意思、虎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虎帐的解释

(1).旧时指将军的营帐。 唐 王建 《寄汴州令狐相公》诗:“三军江口拥双旌,虎帐长开自教兵。” 宋 邵雍 《和人闻韩魏公出镇永兴过洛》:“虎帐夜寒心益壮,凤池波暖位犹空。” 明 钱邦芑 《送侯若孩从军》诗:“大帅 龙堆 朝卷幔,书生虎帐夜谈兵。”

(2).用虎皮编成的大幄。 宋 陆游 《南唐书·徐知谔传》:“一日游 蒜山 ,除地为场,连虎皮为大幄,号虎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虎帐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中的专有名词,指将帅的营帐或指挥场所。该词由“虎”与“帐”组合而成,其中“虎”取自传统军事象征中代表勇猛、威严的意象,“帐”指代行军驻扎时搭建的帐篷,引申为指挥中心。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虎帐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建《寄汴州令狐相公》的“三军江口拥双旌,虎帐长开自教兵”,后成为诗词中描述军营统帅的典型意象。

从词义演变看,虎帐在不同历史语境中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为实指军事将领的驻扎营地,如宋代《武经总要》提及“虎帐陈兵,夜严刁斗”;其二为虚指军事权威或战略谋划的象征,如明代《练兵实纪》中“运筹虎帐,决胜千里”的用法。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叙述,强调古代将帅的威严形象。

在文化内涵层面,虎帐与“虎符”“虎节”等词汇构成军事权力符号体系,呼应《周易·革卦》中“大人虎变”的刚毅特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相关研究指出,此类词汇的生成与古代兵家“尚威重势”思想密切相关,反映出军事统帅需兼具勇猛与谋略的文化认知。

网络扩展解释

“虎帐”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通常指代将军的营帐或具有威严象征的军事场所。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虎帐”原指古代将领的营帐,常用于诗词或历史文献中。部分记载提到其可能由虎皮制成(如宋代陆游记载的“连虎皮为大幄”),象征将领的勇猛与威严。

  2. 历史出处

    • 唐代王建《寄汴州令狐相公》诗中提到“虎帐长开自教兵”,描写将军在营帐中练兵的情景。
    • 宋代邵雍的诗句“虎帐夜寒心益壮”则通过“虎帐”烘托将领的壮志。
  3. 象征意义
    除了实体营帐,“虎帐”也带有威严与军事权力的象征,如明代诗句“书生虎帐夜谈兵”便借其渲染军事氛围。

  4. 近义词
    常见近义词包括“军营”“兵营”等,均指代军队驻扎的场所。

注:部分资料将“虎帐”引申为“勇猛善战的将领”(如),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百中百发陂栅匾担币聘币玉踩水蚕屋层楹缠门缠户臭味相投春鸿触须大哗丁庸纷浊伏肉格磔苟延残息翰苑黑运后法降叛缣衣焦笔脚子开阿开革开弘类族良楛敛毫棂轩灵轸礼制露蚕蛮左麽波蜜草瞑光默感蔫巴黏徽奇车青琴善逝生途十个光棍九个倔首足忐上忑下停火通旧頽靡豚尾文车无乃梧丘之魂五姓蕃乡贡小软儿小偷小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