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倒吊 ”。
亦作“ 倒弔 ”。1.头下脚上地悬挂。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我也曾读过十几年书,如今倒弔起来,没有一点墨水。”《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 晁住娘子 道:‘怎么就捨不的?倒弔着他刷井来!’” 杨朔 《万古青春》:“ 李家发 捉到只耗子,倒吊在树上。”
(2).耷拉,下垂。 柳青 《狠透铁》:“他那满涂着鼻涕和眼泪的脸孔不敢面对人,脑袋倒吊下去。”
“倒吊”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含义:
物理形态描述
指物体或人头下脚上地悬挂,如晾晒物品时将布鞋倒挂()。
例句:柳青《狠透铁》中提到“脑袋倒吊下去”,形容头部下垂的状态。
引申为困境比喻
作为成语使用时,比喻处境危险、无法摆脱,如“倒吊在空中般无助”()。常见于描述个人或群体陷入绝境的情景。
如需更详细例句或灯谜案例分析,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倒吊是一个含义独特的词汇,其意思为“上下颠倒悬挂”。倒吊一词的拆分部首是“人”和“口”,笔画总数为9画。
倒吊一词来源于古代汉字字符的演变过程。它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倒吊”。倒吊一词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始终是“上下颠倒悬挂”的意思。
1. 他抓住树枝倒吊在悬崖边,生命岌岌可危。
2. 遇到逆境时,我们不能向命运倒吊,而是要积极应对。
倒吊一词可以通过组合其他汉字而得到一些相关词汇,如倒霉、吊死、倒退等。
倒吊的近义词可以是倒悬、颠倒等,它们与倒吊一样指的是物体上下颠倒悬挂的状态。
倒吊的反义词可以是正挂、垂直等,表示物体正常直立悬挂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