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夏楚的意思、夏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夏楚的解释

(1).古代学校两种体罚越礼犯规者的用具。后亦泛指体罚学童的工具。《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郑玄 注:“夏,槄也;楚,荆也。二者所以扑挞犯礼者。”《明史·职官志二》:“有不率者,扑以夏楚;不悛,徙謫之。其率教者,有升堂积分超格叙用之法。课业倣书,季呈翰林院考校,文册岁终奏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尔敢下,我且以夏楚扑尔。”

(2).泛指用棍棒等进行体罚。多用于对未成年者。《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后性庄严,颇达古今。 金 主已立为太子,有过,尚切责之;及即位,始免夏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诚》:“午前不知何往,业夏楚之。” 林纾 《薛则柯先生传》:“若将归,当请杖於若母,吾不忍夏楚若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夏楚"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古代学校或施行教刑时使用的体罚工具。具体指:

  1. "夏":指楸木或槚木(山楸),其枝条坚硬挺直。
  2. "楚":指荆条(牡荆),其枝条柔韧有弹性。 两者常被捆扎在一起制成扑打用的刑杖或戒尺,用于责罚过失。因此,"夏楚"常作为教刑之具的代称。

二、词源与古籍依据 该词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儒家经典:

三、功能与象征意义

四、现代关联与认知 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体罚已被摒弃,"夏楚"作为实物的使用早已消失。但在汉语中:

"夏楚"专指由楸木(夏)和荆条(楚)制成的古代教刑工具,是维护教学秩序、施行体罚的器具,载于《礼记》等经典,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后成为传统教育中严厉管教的象征。

网络扩展解释

“夏楚”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1. 体罚用具:
    指古代学校中用于惩戒违规者的两种工具。“夏”通“槚”(jiǎ),即楸木;“楚”指荆条,两者均为木条制成的刑具。例如《礼记·学记》记载:“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意为通过体罚工具约束学生行为。

  2. 体罚行为:
    后引申为用棍棒实施体罚的行为,尤其针对未成年者。如《聊斋志异》中“业夏楚之”即描述用荆条鞭打的情节。


二、历史背景与典籍引用


三、读音与争议


四、现代理解

如今“夏楚”已不具实际用途,主要用于古籍研究和历史教育场景。其核心含义始终围绕体罚工具与惩戒行为,反映了古代教育中的严格规范。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礼记》《明史》等典籍原文,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搜狗百科。

别人正在浏览...

艾餻八哀诗巴西暖流拨谷不譓长迁词话但歌电采钓鳌竿方外人飞熊蜂生焚铄抚导父权制甘渊高效革旧图新躬览光秃喝神駡鬼兼称兼国羁孤瞰临奎垣来客灵囿露台録音带没事哏母氏农闲蟠泊蚍蜉酒草普存强邻侵天旗帐全羽任达仍叠润浃魫冠食医双鲤束躬书观输情滔荡天蹴条缕题欵庭阙柝居危厄吴地无所回避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