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头形似虎,古时以为贵相。《东观汉记·班超传》:“相者曰:‘生燕頷虎头,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南史·陈纪下·宣帝》:“ 张子煦 见而奇之,曰:‘此人虎头,当大贵也。’” 宋 陆游 《忆昔》诗:“虎头空有相,麟阁竟无缘。”
(2).一种屋饰。《淮南子·本经训》“盘紆刻儼” 汉 高诱 注:“刻儼,浮首、虎头之属,皆屋饰也。”
(3).头部画有虎形的舰只。 宋 陈师道 《和魏衍三日》之二:“虎头鱼尾不知数,朱旗一点来奔云。” 任渊 注引 虞世基 《水土记》:“ 梁孝元 作神兽舰,头画虎豹,以助军威。”
(4). 晋 代画家 顾恺之 字。 唐 杜甫 《题玄武禅师屋壁》诗:“何年 顾虎头 ,满壁画 瀛州 。”
虎头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可分为以下四类:
指老虎的头部。《汉语大词典》释为“虎的头部”,常用于形容勇猛或威仪之态,如“虎头燕颔”代指武将相貌。
古代兵器、礼器上雕刻的虎首纹样,多见于商周青铜器,象征权力与震慑力,《说文解字》将其归为“象形类字”。
俗语“虎头虎脑”形容孩童健壮活泼,体现生命力旺盛,该用法可追溯至明清白话小说。
书法中“虎头笔”指东晋画家顾恺之(小字虎头),《历代名画记》称其画作“紧劲联绵,风趋电疾”。
民间视虎头为辟邪符号,常见于儿童服饰“虎头帽”“虎头鞋”,《周易·乾卦》以“虎”喻阳刚之气。
“虎头蛇尾”出自元代杂剧,比喻行事始盛终衰,明代李贽《焚书》评曰:“凡事皆忌有头无尾。”
湖北有古地名“虎头洲”,见载于《三国志·吴书》;《百家姓》收录复姓“虎头”,源自古代部落称号。
佛经中“虎头”偶指罗汉或护法神形象,如《法苑珠林》载“虎头罗汉,降伏外道”。
“虎头”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根据权威来源(如汉典、沪江在线词典)的记载,主要包含以下释义:
头形似虎的贵相
古代相术认为头形似虎是富贵之相,常用于形容有显赫命运的人。例如《东观汉记·班超传》记载,班超因“燕颔虎头”被预言为“万里侯相”,后成为西域都护。
屋饰类型
指古代建筑中的一种装饰,如汉代高诱在《淮南子》注中提到“虎头”属于屋饰范畴。
舰只装饰
头部绘有虎形的船只,常见于古代水军战舰,象征威严与战斗力。
代指历史人物
晋代画家顾恺之,字“虎头”,因其才华被称为“才绝、画绝、痴绝”。
民俗象征
民间将建筑物尖锐部分称为“虎头”,认为与家门相对会导致“财走人愁”(如提到大门忌对尖锐物)。此外,“虎头虎脑”形容人勇敢果断或孩童机灵可爱。
“虎头”既包含具象的形态描述(如头型、装饰),也衍生出文化象征及成语用法。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具体指向,如历史文献多指贵相,而民俗中则与风水禁忌相关。
白麦班妾辞辇伴宿豹幨抱住葫芦不开瓢备具毕露丙字库乘马踹足催趣颠颓定光都养断裂饭格疯疯势势高飞高禖惯贼孤村国界洪圣徽德讲处寄款警俊姬人救助捐怨疴痒空负空腹便便刳精鉥心髡刖两性花僚仆灵羽乱军瞢眩耐火匹马评泊抢险迁灭浅谬秋伯润身沈醴神禹碑收讫疏絶树子堂客桃花饭晚热文字改革五时鸡无所谓贤身贵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