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讫的意思、收讫的详细解释
收讫的解释
[payment received] 货、款等收清(收讫这两个字常刻成戳子,加盖在发票或其它单据上)
现金收讫
详细解释
谓应收钱物对方已如数交付清楚。《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老者﹞搬出二千个元宝锭,便是十万两,交付 子春 收讫。”《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 单公 写书,付与四承务收讫。”
词语分解
- 收的解释 收 ō 接到,接受:收发。收信。收支。收讫。收益。 藏或放置妥当:这是重要东西,要收好了。 割断成熟的农作物:收割。收成。麦收。 招回:收兵。收港。 聚,合拢:收容。收理。收集。 结束:收尾。收煞。收
- 讫的解释 讫 (訖) ì 完结,终了:收讫。付讫。 截止:起讫。 起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收讫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财务、商业及法律文书领域,表示款项或货物已经如数收到、收取完毕的状态确认。其核心含义在于强调接收行为的完成和终结。
-
字源与构成:
- 收 (shōu): 本义为“接纳”、“聚集”、“取回”。在商业语境中,特指“收取”款项或货物。
- 讫 (qì): 本义为“终止”、“完结”、“终了”。强调动作的结束和完成状态。
- 组合“收讫”即表示“收取的行为已经完成”、“款项/货物已全部收到并确认无误”。其含义侧重于接收方的动作完成和确认。
-
核心释义:
- 款项已收到: 这是最常见的用法。指应收的款项(如货款、服务费、租金等)已经由付款方支付,收款方确认全额收到。例如,在发票、收据上盖章或注明“收讫”,即表示该笔款项已结清。
- 货物已收到: 指应收取的货物已经由交付方送达,接收方确认数量、规格等无误并已签收。在收货单或入库单上标注“收讫”即表示接收完成。
- 确认完成状态: “讫”字赋予了该词强烈的终结性含义,表示整个收取过程已经结束,不存在未完成的部分或后续待收事项。它是一种最终确认。
-
使用场景与法律效力:
- 财务凭证: 在发票、收据、缴款单等财务单据上加盖“收讫”章或手写“收讫”字样,是收款单位确认款项已入账的正式凭证,具有法律效力。它证明付款方已完成支付义务,收款方已履行收款权利(参考来源:通用财务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对发票开具和签章的要求体现了对交易完成的确认)。
- 物流单据: 在送货单、收货单、入库单等物流单据上签注“收讫”,表明货物已由指定接收人验收无误并完成交接(参考来源:通用物流管理规范)。
- 合同履行: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收讫”可以作为一方(收款方/收货方)已履行其接收义务的证明。
- 与“付讫”的区别: “付讫”侧重于支付方的动作完成(款项已付清),而“收讫”侧重于接收方的动作完成(款项/货物已收到)。两者是同一交易的两个侧面确认。
“收讫”是一个具有明确终结意义的商业用语,指款项或货物已被接收方如数、完整地收取并确认无误。它在财务和物流单据上的使用,是对交易环节(收款或收货)完成状态的重要书面确认,具有法律凭证作用。其核心在于“收”的行为因“讫”而宣告终结。
参考来源:
- 释义基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收”、“讫”及“收讫”词条的解释。
- 财务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中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票开具、签章及作为付款凭证的规定(体现对交易完成的确认)。
- 商业实践:通用会计准则及商业惯例中对收款确认、货物验收流程的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收讫”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ōu qì,主要用于经济或商业场景中,表示应收的款项、货物等已如数收清。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字义拆分:“讫”意为“结束、完成”,因此“收讫”即“收清”或“接收完毕”。
- 应用场景:常以印章形式加盖在发票、收据、提单等单据上,标明款项或货物已结清。例如“现金收讫”“货物收讫”。
2.使用规范
- 会计术语:在财务流程中,“收讫”用于确认现金或账目已到账,需审核原始凭证后加盖戳记,并登记入账。
- 法律文书:如《喻世明言》《醒世恒言》等古籍中,该词表示钱款交割完成。
3.相关概念
- 反义词:“付讫”(fù qì),指款项已付清。
- 延伸用法:在税务场景中,销售应税劳务需在收讫款项或取得收款凭证时确认收入。
4.历史与词源
- “讫”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止也”,引申为交易终止。
- 现代用法保留了古汉语的简洁性,强调经济行为的完成状态。
“收讫”是商业活动中重要的确认性术语,既体现交易完成的合法性,也作为财务管理的凭证依据。其应用需结合具体场景,如发票盖章、账目登记等。
别人正在浏览...
罢潞螌蟊杯水候槟树避煞楚得楚弓垂名青史错迎麤细打撑独峰牛耳界二神罚酒分朗朗付方浮糜藁殡高腔袿袍果只横说黄甘甘蕙棠狐狸精见力浸令窘况九故十亲捐荐军财犒馈磕扑苦笑赖肉顽皮烂仔料货临穴驴车马排麻扎蒙瀎蒙头转向棉网墨山普罗列塔利亚特轻骑简从鹊返鸾回取与衽服任天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三尺童子瘦骨嶙嶙铄铄丝车誊画天智无回豁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