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护身咒的意思、护身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护身咒的解释

用以护身辟邪的咒语。亦指护身符。 唐 王建 《隐者居》诗:“朱书护身咒,水噀断邪刀。”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六:“ 王灵仙 向屋子的四角扬起了打鬼沙,高举左手,伸出食指和中指掐成箭诀,口里念起护身咒。”参见“ 护身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护身咒,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主要指被认为具有防护自身、驱邪避害、祈求平安功效的咒语或口诀。其释义需结合字义、文化背景及实际应用来理解:

  1. 字义解析:

    • 护身: “护”意为保护、保卫;“身”指身体、自身。合起来即“保护自身”。
    • 咒: 在宗教和民俗语境中,指被认为具有神秘力量或效验的语句、口诀或真言。它可以是简短的几个字,也可以是一段特定的经文。其核心在于相信语言本身蕴含超自然力量。
  2. 核心含义:

    • 护身咒特指那些专门用于保护念诵者(或其指定对象)免受伤害、邪祟侵扰、灾祸降临的咒语。其功能聚焦于“防护”和“保平安”。
    • 使用者相信,通过正确念诵特定的护身咒语,可以形成一种无形的保护屏障或能量场,抵御来自外界(如邪灵、鬼怪、小人、厄运)或内在(如恐惧、负面情绪)的威胁。
  3. 文化背景与应用:

    • 道教渊源: 护身咒的概念和实践在中国与道教关系尤为密切。道教法术体系中包含大量用于护身保命的咒语,常与符箓、手诀、存思(观想)结合使用。例如,著名的“金光咒”就被广泛视为一种强大的护身咒,旨在召唤金光护体。
    • 佛教影响: 佛教密宗(真言宗)中也存在大量真言(陀罗尼),其中不少被认为具有护身功能,如一些观音菩萨心咒或护法神咒。佛教的护身概念更强调心念的清净和佛力的加持。
    • 民间信仰: 在广泛的民间信仰和习俗中,护身咒的形式更为多样和简化。它可能源于道教或佛教的咒语,也可能是地方性的、口耳相传的简单口诀。人们常在面临危险(如走夜路、进入被认为不洁之地)、感到恐惧或希望保平安时默念或诵持。
    • 文学与武侠作品: 在古典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和现代武侠、奇幻文学中,“护身咒”常被艺术化地描写为一种神奇的法术或武功口诀,能产生实际的物理防护效果(如刀枪不入、反弹攻击)。
  4. 使用特点:

    • 保密性与传承: 传统上,一些护身咒被认为需要师承或特定仪式才能获得其效力,强调“心诚则灵”和持诵的专注度。
    • 形式多样: 护身咒可以是汉字、梵文音译(如佛教真言)、或难以理解的特定音节组合。
    • 与法器结合: 常与护身符、法器等物品配合使用,咒语用于激活或增强这些物品的灵力。

“护身咒”在汉语词典学角度,指代一类旨在通过念诵特定语言(咒语)来实现自我保护、驱邪避灾、祈求平安目的的神秘口诀。其核心含义在于“以咒护身”,深深植根于中国的道教文化、佛教密宗以及广泛的民间信仰和实践之中,并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丰富演绎。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语言神秘力量及个人安全防护的信仰和诉求。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护身咒是传统文化中用于保护自身、驱邪避灾的咒语或符咒,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一、基本定义

护身咒指通过特定咒语或符咒实现自我保护的方式,常见于宗教、民俗信仰中。其核心目的是通过语言或符号的力量抵御邪祟、灾祸,并祈求平安。例如唐代王建诗中提到“朱书护身咒,水噀断邪刀”,表明其历史渊源与仪式性。

二、文化内涵

  1. 宗教背景:佛教、道教等均有护身咒相关记载。如《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提到,持诵护身咒可“灭五逆十恶一切罪业”“守护自身,鬼神天魔不得亲近”。
  2. 民俗应用:常用于阴气重、病灾频发等场景,如南怀瑾所述“到阴气或病气重的地方”念咒护身。

三、具体形式

四、现代解读

护身咒在当代更多被视为心理慰藉或文化符号,其效力与个人信仰密切相关。需注意,相关内容涉及宗教民俗,理性看待即可。

如需具体咒语发音或仪式细节,可参考《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干儿帮办本邦壁橱宾燕布干布燮抄夺彻晓宠惯酬对穿房入户床屏诞谩不经打喷嚏点钢递杯耑候段脩房族反口佛婆蚨母富胎勾唤勾子光量谷圭龟骨哈喇黄轩回知昏罔讲阅经久居重枯落历碌历物緑字马工枚速满番汗颟顸民壮恼犯粘缠陪费胼胝强步曲戾时水霜云顺行堂下抟饭隈伽违挠乌集鲜德消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