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帅臣的意思、帅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帅臣的解释

宋 代诸路安抚司的长官称帅臣。后泛称统帅,主将。 宋 岳飞 《奏措置曹成事宜状》:“仍仰 广东 西路帅臣起发逐路洞丁、刀弩手,将兵士、军弓手、民兵,疾速躬亲统率前去。”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一弓弩之技,不惮数千里而致之,此又在帅臣识量何如。” 清 侯方域 《陈将军二鹤记》:“公,帅臣也,职在选锋而养士,以佐天子开疆土,除暴6*乱。”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帅臣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帅臣”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称谓,主要指古代统兵的主将或军事统帅,尤指那些被朝廷委以重任、负责一方军事指挥的高级将领。其核心含义在于“统率军队的臣子”,强调其作为朝廷命官的身份和肩负的军事指挥职责。

以下是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进行的详细解释:

  1. 核心释义:

    • 帅: 本义指军队中的主将、统帅。《说文解字》释“帅”为“佩巾也”,但其“率领、统率”的动词义及“统帅”的名词义在古代文献中应用极广。
    • 臣: 指君主时代的官吏,也泛指服务于朝廷或国家的人。
    • 帅臣: 二字结合,特指受命于朝廷、负责统领军队、指挥作战的高级军事长官。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官职名称,而是对一类拥有军事指挥大权的官员的统称。
  2. 历史语境与职能:

    • 帅臣多见于宋、明等朝代文献。在宋代,“帅臣”常指安抚使、经略安抚使等掌管一路(相当于省级行政区)军政事务的地方大员,如“陕西路经略安抚使”即可称“陕西帅臣”。他们不仅负责军事防御、作战指挥,有时也兼管民政。
    • 其职责包括:统辖辖区内的军队、部署防务、指挥作战、弹压地方叛乱、维护边疆稳定等。他们是朝廷在地方军事力量的代表和实际掌控者。
    • 与一般将领不同,“帅臣”更强调其受命于中央、镇守一方、拥有较大自主指挥权的地位,是连接中央朝廷与地方军队的关键角色。
  3. 权威性引用与例证:

    • 《宋史》记载: “诏诸路帅臣,讲究边防利害。” (《宋史·兵志》) 此句明确将负责边防的军事长官称为“帅臣”。
    • 《明史》记载: “命(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廷弼为帅臣,主守。” (《明史·熊廷弼传》) 这里将经略辽东的最高军事指挥官熊廷弼称为“帅臣”。
    • 《汉语大词典》释义: “帅臣”指“统帅军队的臣子”。 (《汉语大词典》第3卷,第1098页) 这是现代权威辞书对其最精炼的定义。

“帅臣”一词精准地概括了中国古代由朝廷任命、负责统领军队、镇守一方或指挥重大军事行动的高级军事长官的身份和职能。它体现了古代军事体系中“将帅受命于君”的核心原则,是研究古代职官制度和军事历史的重要概念。其使用多见于宋、明等朝代文献,指代如安抚使、经略使、总督等拥有地方或战区最高军事指挥权的官员。

网络扩展解释

“帅臣”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官职定义 宋代特指诸路安抚司的最高长官,后演变为对军事统帅或主将的泛称。如岳飞《奏措置曹成事宜状》提到“广东西路帅臣”,明代唐顺之的文献也沿用此称谓。该词在历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高级军事指挥官或地方军政要职。

二、引申含义 作为成语使用时,特指兼具统帅才能与臣子忠诚的杰出人物。该典故源自春秋时期齐国谋士晏婴,因其卓越的战略谋划能力与政治贡献,被后世誉为“帅臣”典范。现代语境中可引申形容军事、政治或管理领域的卓越领导者。

补充说明:该词作为姓名使用时,“帅”取统领之义,“臣”指官员或谦称,组合后寄托对能力与品德的期许。需注意网络释义中可能存在重复或低权威性内容(如、6),建议以高权威词典解释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板定鞁鞍兵务伯姊不惬气册命成羣结队初旦唇喙存见大肆得故子邓家铜山钓鈎钝闻独甚凡尔繁细风鹤干竭耕市盥栉滚帐含笑入地洪衇浆果将仕降雪伽他金迭开堂壳壳来手两亩地鸾驾罗带梅花曲闷弓儿木征内视平蹉平和戎华融浃三绕鹊上阳蛇羹伸曳说卫送梅雨渟潴恸泣妥善汪踦卫国违强陵弱闲曹冷局香缯謏狭写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