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汉 末年一支北方农民起义军的称号。《东观汉记·吴汉传》:“﹝ 汉 与诸部将﹞遂鼓而进……讨 富平 、 获索 二贼於 平原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铜马 …… 获索 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 李贤 注:“诸贼或以山川土地为名,或以军容彊盛为号。”
“获索”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需根据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一、历史专有名词(主要含义) 根据、、、多个高权威性来源,这是西汉末年北方农民起义军的称号。具体释义:
二、现代语言中的特殊用法 仅(中等权威性)提及作为成语的释义:
建议注意:在历史文献或学术场景中,应优先采用起义军称号的释义;若在文学创作或口语中遇到现代用法,需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如需引用历史相关文献,可参考《后汉书·光武帝纪》或《东观汉记》原始记载。
获索(huò suǒ)是一个中文词汇,它的意思是搜索、寻找。此词通常用来形容寻找信息、答案或解决方法的行为。
根据《康熙字典》的编码系统,获索的部首是“⺾”(草字头),总共包含10画。
获索一词常被用于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的来源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出处。它可能是由两个单独的汉字组合而成的,具体原因不得而知。
获索的繁体形式是「獲索」。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和结构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对于获索这个词,其古代的写法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情况目前并不确定。
1. 他在图书馆中获索了关于古代艺术的研究资料。
2.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很容易获索到他们需要的信息。
3. 她花了很多时间获索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
组词:搜索、搜寻、探索、查询。
近义词:寻找、追寻、查找、发掘。
反义词:得到、获得、找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