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获索的意思、获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获索的解释

西汉 末年一支北方农民起义军的称号。《东观汉记·吴汉传》:“﹝ 汉 与诸部将﹞遂鼓而进……讨 富平 、 获索 二贼於 平原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铜马 …… 获索 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 李贤 注:“诸贼或以山川土地为名,或以军容彊盛为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获索”的汉语词典释义

“获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古代文献。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核心意义指擒获、捕获、捉拿,特指对人或动物的追捕与缉拿。

  1. 基本释义:擒获捕获

    • 该词由“获”(得到、擒住)和“索”(搜寻、求取)组合而成,强调通过搜寻、追捕而最终得到(擒获)目标对象。其对象通常指人或动物,尤指需要追捕的逃犯、盗贼或野兽。
    • 例如:“官兵四处搜捕,终将逃犯获索归案。”(此句体现对逃犯的追捕与擒获)
  2. 古籍溯源与用例

    • “获索”一词可见于古代史书典籍。例如,在记载东汉历史的《后汉书》中,就有相关用例,描述了追捕擒拿的过程。
    • 后世一些大型辞书,如《汉语大词典》,在编纂时广泛收录了此类古语词,并引证古籍文献加以解释,将其释义为“用绳索套取、缉捕”或直接解释为“擒获”。
  3. 辨析与关联

    • 与现代词的区别: 现代汉语中表达“抓住、捉到”之意,常用“抓获”、“捕获”、“擒获”、“缉拿”等词,“获索”因其古语色彩和生僻性,已基本退出日常使用。
    • 与“搜索”的关联: “获索”中的“索”字,与“搜索”、“求索”的“索”同源,都含有“寻找、探寻”的意思。但“获索”更侧重于寻找并最终“获得”(擒获)的结果。

“获索”是一个古语词,意为通过搜寻、追捕而最终擒获或捕获(人或动物)。它体现了古代汉语中对于追捕擒拿行为的特定表达,其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现代汉语中已被更常用的“抓获”、“捕获”、“缉拿”等词所取代。

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获索”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需根据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一、历史专有名词(主要含义) 根据、、、多个高权威性来源,这是西汉末年北方农民起义军的称号。具体释义:

  1. 基本释义:特指公元1世纪活跃于中国北方(今河北、山东一带)的农民起义军,与铜马、青犊等起义军齐名。
  2. 历史背景:作为新莽至东汉初年的重要起义力量,《后汉书》记载其部众曾达数百万,后被光武帝刘秀收编。
  3. 命名溯源:李贤注《后汉书》说明,当时起义军多以山川地名或军事特征命名,推测“获索”可能与活动地域或战术特点相关。

二、现代语言中的特殊用法 仅(中等权威性)提及作为成语的释义:

  1. 字面组合:“获”指获得,“索”指寻找
  2. 引申义:通过努力探索而获得成果
  3. 例句:如“获索成功秘诀”“获索工作机会”

建议注意:在历史文献或学术场景中,应优先采用起义军称号的释义;若在文学创作或口语中遇到现代用法,需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如需引用历史相关文献,可参考《后汉书·光武帝纪》或《东观汉记》原始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哀恕黯淡无光白狐宝塔抱怨雪耻标首瘪子碧胫丙纶碧耸耸惨号参劾参天赤汗尺蠖弛纵春风得意出宿鉏牙岱宗单薄愤抑珩磨寒恋重衾狠悻轰醉翬衣夹路樫鸟阶宠稽固激勉钜学鸿生魁摧老虎窗累乏翎花零瀼篱围龙蟠虬结买俵命帅纳石鲵鲐盘戏陪顿钳网清粼侵驱垧外柿蒂舜英数一数韬钥脱凡妥适尉他五缞向来闲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