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火石炮的意思、火石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火石炮的解释

用火药发射石弹的一种炮。《宋史·魏胜传》:“砲车在阵中,施火石砲,亦二百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火石炮,又称燧发炮或燧石枪炮,是汉语中对一类早期火器的特定称谓。它特指利用燧石(火石)与钢件撞击产生火花来点燃火药,从而发射弹丸的枪械或火炮。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 核心定义与工作原理

“火石炮”一词由“火石”和“炮”两部分构成:

  1. 火石:指燧石(Flint),一种坚硬的硅质岩石。当燧石与表面粗糙的钢铁部件(称为“击砧”或“火镰”)高速撞击摩擦时,会产生高温火花。
  2. 炮:在此语境下泛指管形射击火器,包括早期的步枪(火绳枪、燧发枪)和火炮。
  3. 工作原理:通过扣动扳机或击发装置,使燧石猛烈撞击钢铁部件产生火花。这些火花落入火药池(引药池)中,引燃少量起爆火药(引火药),进而通过传火孔引燃枪膛或炮膛内的主发射药,产生高压气体推动弹丸射出。这种点火方式取代了更早的、需要明火的“火绳点火”方式。

二、 历史背景与技术意义

火石炮(燧发装置)的出现是火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 起源与发展:燧发点火技术约在16世纪中后期(明代中后期至清代初期)逐渐成熟并应用于枪械,17世纪至19世纪初(明末清初至清代中期)在欧洲和亚洲被广泛采用,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其设计在火绳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克服了火绳易受风雨影响、需要持续点燃以及夜间易暴露的缺点。
  2. 技术优势:
    • 可靠性提升:相比火绳枪,燧发装置受天气影响小,哑火率降低。
    • 安全性增强:无需暴露明火,减少了意外点燃士兵携带的火药的风险。
    • 操作便捷:简化了射击步骤,提高了射速和战术灵活性。
    • 战术变革:燧发枪炮的普及促进了近代步兵线列战术(如“排队枪毙”)的形成与发展。

三、 在汉语语境中的指代与应用

在汉语词典和军事史文献中,“火石炮”通常指:

  1. 燧发枪:即步兵使用的燧发式前装滑膛步枪,是近代陆军的主要单兵武器。
  2. 燧发火炮:部分早期或特定设计的火炮也采用了燧发点火装置,但大型火炮更常用火绳或后来更先进的击发点火。因此“火石炮”用于指代火炮的情况相对较少,更多指代枪械。
  3. 技术代称:该词也常作为燧发点火技术及其装备的代名词,代表一个特定的火器发展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火石炮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早期火器,其含义和特点如下:

  1. 基本定义
    火石炮是用火药发射石弹的炮类武器,属于冷热兵器过渡时期的产物。其名称中的"火石"指代火药与石弹的组合发射方式。

  2. 历史记载
    据《宋史·魏胜传》记载,南宋抗金名将魏胜在战场上使用过这种武器,原文提到:"砲车在阵中,施火石砲,亦二百步",说明其射程可达200步(约300米)。

  3. 结构特点

    • 弹药:以石弹代替金属炮弹,降低制造成本
    • 发射原理:通过火药爆炸产生的推力抛射石弹
    • 战术定位:主要用于攻城或阵地防御,属于重型远程武器
  4. 技术演变
    作为早期火器,火石炮体现了从投石机向金属管火炮过渡的技术特征。明代《武备志》等文献显示,随着铸铁技术进步,这类石弹火炮逐渐被铁弹火炮取代。

注:关于火石炮的具体形制,现存史料记载较少,更多细节可参考《宋史》《武经总要》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贝囊波兰人猜虑策官偿赎炒米碜话持盈守成楚壼纯茂村措大殚力等量齐观斗检萼片覆理格泽勾串管城侯关口海女横僿不文滑脉画眉华魄机缄积淖蝍蛆甘带辑谐隽蹶喀嚓科第出身空额旷远老斫轮凉清历抵骊驾灵翼旅舘瞑眠泥驳迫束青杳赇托三帛砂轮设版申彻生力军守真泗涕宋儒挑花提要钩玄渭河违阔诬诈綫形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