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刀弄棒的意思、持刀弄棒的详细解释
持刀弄棒的解释
玩耍刀棒类兵器,形容喜爱习武。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八十八回:“小女自幼亦喜持刀弄棒。”
词语分解
- 持的解释 持 í 拿着,握住:持笔。持枪。持牢(把稳)。 遵守不变:坚持。持久。持操(保持节操)。持之以恒。 主张,掌管:主持。持平。持国。持重。持之有故(立论有根据)。 对待,处理:持身(对待自己)。持盈。持
- 棒的解释 棒 à 棍子:木棒。棒子(a.棍子;b.玉米的别称)。棒槌。棒冰。棒球。棒喝(?)。 体力强,能力大,成绩好,水平高:功课棒。身体棒。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持刀弄棒
一、字义解析
“持刀弄棒”为汉语成语,由四个单字构成:
- 持:本义为“用手握住”,引申为“掌握、携带”。《说文解字》释:“持,握也。”
- 刀:古代兵器,泛指利器。《汉语大词典》注:“刀,兵器名,用于砍劈。”
- 弄:意为“把玩、操弄”,含刻意展示之意。《康熙字典》引《增韵》:“弄,戏也。”
- 棒:棍类武器的通称,象征武力器械。《辞海》释:“棒,棍杖,古时兵器。”
二、成语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手持刀械、舞弄棍棒,字面指操练兵器或展示武力。
- 引申义:
- 炫耀武力:形容人刻意显露武力或威势,含贬义。如《水浒传》中人物常“持刀弄棒”以显勇猛。
- 挑衅滋事:暗指蓄意挑起争斗,如清代小说《三侠五义》用此词描述街头斗殴场景。
- 习武行为:中性用法指练习武术,如古籍《武备志》记载民间“持刀弄棒”为习武常态。
三、使用场景与语境
- 历史文献:多见于明清小说,刻画江湖人物或好斗者形象。例:《儒林外史》第二回:“终日持刀弄棒,横行乡里。”
- 现代用法:
- 贬义批判:批评虚张声势或暴力倾向,如“他不过持刀弄棒,并无真才实学”。
- 武术文化:在传统武术语境中形容器械训练,如“武馆弟子每日持刀弄棒,勤学苦练”。
四、权威参考与延伸
- 同义词:耀武扬威、张牙舞爪。
- 反义词:彬彬有礼、息事宁人。
- 文化溯源:成语反映中国古代尚武风习,亦映射冷兵器时代的民间冲突形态。相关考据可参《中国武术史》(人民体育出版社)及《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开明出版社)。
注:文献来源基于《说文解字》《汉语大词典》《康熙字典》《辞海》等工具书释义,历史用例参考明清小说经典文本。
网络扩展解释
“持刀弄棒”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喜爱耍弄刀枪棍棒等武器,通常用来形容对武术或武艺的偏好,带有中性色彩。
出处与用法
- 出处:清代夏敬渠的《野叟曝言》第九十一回:“小女自幼亦喜持刀弄棒,兼为逆侄之事,也日夕忧心。”。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或宾语,如“他自幼持刀弄棒,练就一身本领”。
结构分析
- 单字拆解:“持”指拿握,“刀”和“棒”泛指武器,整体强调对武术器械的熟练运用。
- 近义词:舞枪使棒。
补充说明
该成语不涉及贬义,但需注意语境。例如,描述习武兴趣时适用,若涉及暴力行为则需谨慎使用。
如需更具体的历史用例或语境分析,可参考《野叟曝言》原著或权威词典进一步查阅。
别人正在浏览...
搬石砸脚奔马图边都护褊窄篦刀不法常可不乃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汊港刬刷饬朴蹈正点白斗僻笃学方舸讽讥风魔九伯腹疾咯吧歌榜鬲绝割析供词辜雠好转河汉女澒澒欢气徊肠伤气贱职讦露肌肪经穴景助金字经留志鸾軿论长説短罗酆祢祖内亲能掐会算嗫呫迫戚挈令钦和人烟稀少三茅钟侍婢蝨子送节鶶鷵天序通然推明屠肆未遇污贱徙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