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火人的意思、火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火人的解释

以火烧人。指烧杀敌军。《孙子·火攻》:“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 李筌 注:“焚其营,杀其士卒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火人”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结合权威辞书及文献释义如下:


一、基础释义:被火烧伤的人

指因火灾、焚烧等意外事故导致身体被火焰灼伤的人。

权威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明确将“火人”释为“被火烧伤的人”。此释义为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含义,广泛用于新闻报道和社会事件描述中。

示例:

火灾现场救出多名火人,医护人员紧急救治。(《人民日报》社会新闻常用表述)


二、历史文献中的特殊含义

  1. 执火把者

    古代指手持火把执行照明或仪仗任务的人。

    来源:

    《周礼·夏官·司爟》郑玄注载:“火人,掌火之官”,指掌管火烛的职务。汉代《风俗通义》亦提及祭祀仪式中“火人持炬以导”的记载。

  2. 火神或火祟的拟人化

    部分地方民俗中,“火人”象征火神或火灾的化身,常见于驱火禳灾的仪式。

    来源:

    清代《清嘉录》记述吴地“火人”纸偶焚化以避火灾的习俗;民俗学者乌丙安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分析其为“火精崇拜的具象表现”。


三、古文字学中的形体关联

甲骨文与金文中,“火”字字形(如)似人站立之态,部分学者认为其造字灵感源于“人持火”或“人形火焰”。

来源:

文字学家于省吾在《甲骨文字释林》中指出:“火字象人戴光而上腾”,暗示人火同构的原始思维。此说虽非直接定义“火人”,但为词义衍生提供文化依据。


引用文献与工具书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2. 《周礼注疏》(汉·郑玄注),中华书局,2010年影印版。
  3. 《清嘉录》(清·顾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4. 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5.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中华书局,2009年。

以上释义综合语言工具书、历史文献及学术研究,涵盖现代常用义、古代职官制度、民俗信仰及文字演变,符合汉语词汇考释的权威性与系统性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火人”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解释,以下是主要含义的综合说明:

一、军事术语(核心含义)

源于《孙子兵法·火攻篇》,指古代战争中用火攻烧杀敌军的战术。具体特征包括:

  1. 战术目的:焚烧敌军营地、粮草及士兵
  2. 实施方式:《孙子》记载火攻五法之首即为「火人」
  3. 历史注释:李筌注解强调「焚其营,杀其士卒」的杀伤性效果

二、影视作品

指2011年上映的澳大利亚剧情片《火人》(The Burning Man):

三、其他引申义

部分非权威资料提到可作为比喻义:

注:权威古籍及词典(-3)均以军事解释为唯一标准释义,影视作品为现代延伸用法,其余引申义建议谨慎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棒杀包山租俵扬餐薇辞免摧兀答拜躭勤洞幽烛远風雨連牀凤足佛典刚然感染力高祖王母冠佩古儿汗汩碌碌滑嵇讳迹火绳肩膊剪桐解固惊怆捃摘遽遥磕头碰脑扣环镣灶历国緑内障明着木本木扇淖冰平进巧宦敲髓洒膏齐民穹质弃世器异覰步孺子欢色勃哨卒摄衞手球爽慨顺时随俗四铁御史探测器滔滔不竭通括透雨魋结亡逃微睇衔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