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枪炮的引火绳。《镜花缘》第八回:“ 林之洋 提着鸟枪、火绳, 唐敖 身佩寳剑,曲曲弯弯,越过前面山头。”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搬运子药、火绳及一切军装等项,共用长夫三十名。”
(2).用艾、草等搓成的绳,燃烧发烟,用来驱除蚊虫或引火。 柳杞 《好年胜景》:“还有成捆成辫用野蒿野艾编成的火绳。这种火绳是熏除蚊子用的,驱邪味用的……露宿时警戒野兽用的,是人们走夜路照明壮胆用的。”
“火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材料与功能
火绳主要由艾草、蒿草等植物搓制而成,燃烧时释放特殊气味,用于驱蚊、驱邪、夜间照明或引火。常见于农村生活,尤其在露宿或特定民俗活动中使用。
文化意义
部分地区的传统节日会点燃火绳,寄托对祖先的敬意或象征驱邪祈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火绳枪的核心组件
在火器史上,火绳是早期火绳枪的引信装置,通常用亚麻绳浸泡硝酸钾或醋液制成,阴燃速度约70-120毫米/小时,用于点燃枪膛火药。
操作与演变
火绳需固定在枪械的“蛇形夹”上,扣动扳机后引燃火药池。这种设计使火绳枪成为15-17世纪欧洲和亚洲战场的主流武器,后逐渐被燧发枪取代。
如需进一步了解火绳枪的战术或民俗细节,可参考高权威来源如(搜狗百科)、(凤凰网)。
《火绳》是一个表示用火点燃的绳索的词语。它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火”和“绳”。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个词语的拆分部首、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词语“火绳”的拆分部首为“火”和“绳”。其中,“火”的拆分部首是“火”字自身,它的笔画数为4;而“绳”的拆分部首是“纟”,表示与纺织品相关,它的笔画数为9。
“火绳”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古代中国的使用。古时候人们使用火绳作为一种点燃火焰的工具,特别是在没有现代打火机或火柴的时代。火绳通常是由一种可以持久燃烧的材料编织而成,比如棉线或麻线等。
“火绳”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都是“火繩”。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火绳的写法略有差异。古时候的火绳写作“火”(火字下面是颗长约为火字一半高度或稍高一些的点),“”是绳的古字形。
1. 他拿出一根火绳,点燃篝火。
2. 冒险家在荒野中靠着火绳生存。
3. 这条火绳非常好用,可以持续燃烧很长时间。
与“火绳”相关的组词包括:火把、火盆、火焰等。
与“火绳”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引火线、点火线;而与之相反的词,则是“水绳”。
以上就是关于“火绳”的拆分部首、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介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