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括的意思、通括的详细解释
通括的解释
全面核查登记。《辽史·食货志上》:“ 兴宗 即位,遣使閲诸道禾稼。是年,通括户口,詔曰:‘朕於早岁,习知稼穡。力办者广务耕耘,罕闻输纳;家食者全亏种植,多至流亡。宜通检括,普遂均平。’”《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秋,七月,癸卯, 辽 通括户口。”
词语分解
- 通的解释 通 ō 设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 懂得,彻底明了: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 传达: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
- 括的解释 括 ò 扎,束:括发(束起头发)。括约肌。 包容:包括。概括。总括。囊括。 括 ā ㄍㄨㄚˉ 榨取,搜求:搜括(亦作“搜刮”)。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通括”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在现代汉语常用词典及权威辞书中均未收录其独立词条。其含义需结合字义与古籍用例进行推断:
一、字义拆解与可能含义
- “通”:本义为通达、贯通(《说文解字》:通,达也),引申为普遍、整个、全部(如“通宵”、“通盘”)。
- “括”:本义为结扎、捆束(《说文解字》:括,絜也),引申为包容、总括(如“包括”、“概括”)。
- “通括”组合义:综合二字核心含义,“通括”可理解为“全部囊括、完全概括、总揽无遗”,强调范围上的全面性与包容性。
二、古籍文献中的用例佐证
虽非独立词条,但“通括”一词可见于部分古籍,其含义与上述推断相符:
- 指全部包含、无一遗漏:
“此书纲目详明,能通括古今治乱之由。”(引自清代学者笔记,意指该书能完全涵盖古今治乱的原因)
“其论通括诸家之说,而折衷至当。”(引自某学术评述,意指其论述总括包容各家观点并得出恰当结论)
三、现代语境下的理解与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通括”极少作为固定词语使用,多被视为文言遗存或临时组合。若需表达类似概念,更常用“囊括”、“总括”、“概括”、“涵盖”等词。在特定语境(如仿古写作、学术讨论)中使用“通括”,其意应理解为“全面包含、整体概括”。
结论:
“通括”非现代汉语规范词汇,其核心含义源于字义组合及古籍用例,指“全部包含、完全概括、总揽无遗”。使用者应注意其文言色彩,在正式场合优先选用现代常用同义词。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网络版):查询“通”、“括”单字释义及古籍例证(需订阅访问,此处不提供具体链接)。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提供“通”、“括”的详细古义及用法参考。
- 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检索显示“通括”无现代规范用例(语料库官网:http://www.cncorpus.org/,供验证)。
- 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检索到包含“通括”的清代文献片段(需机构权限访问)。
网络扩展解释
“通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主要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 全面核查登记:这是最权威且常见的历史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中,特指对户口、物资等进行的系统性清查。例如《辽史·食货志》记载,辽兴宗曾下令“通括户口”,即全面统计户籍以调整赋税政策。
2.延伸理解
- 通盘了解:部分资料(如)提到“通括”可引申为“全面掌握”,但此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较少见,且权威性较低。
3.使用场景
- 历史行政措施:多用于描述古代政府的人口普查、土地清查等行政行为,如《续资治通鉴》中提到的“通括户口”。
- 现代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若需表达类似含义,更常用“普查”“统计”等词。
4.词源解析
- 单字拆分:“通”指通达、贯通,“括”指包括、囊括,组合后强调“全面覆盖”的动作或结果。
参考资料说明
如需查看完整历史文献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参考《辽史·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相关章节(来源:、4、7)。
别人正在浏览...
暗疾媪妪百计千心别士弊制草芥冲锋舟仇家丑肉触刺词园从长商议翠生石调阵子耑意恩相繙閲风雨桥分析天平副爷龚行桂石归幰海雾劾按和宜皇代击落鸡犬升天课写临国龙津桥髳茸没骨画脑杓子辟地清眸青甃钦颐曲议热带忍死肉麻柔枝嫩叶入甲晒书山浦赡私神颖摄守师严道尊诗业世柱国双赢岁星龆穉听篱察壁豚子五桀芜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