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敲髓洒膏的意思、敲髓洒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敲髓洒膏的解释

比喻倾家荡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其最为民害者,一曰吏,一曰役,一曰官之亲属,一曰官之僕隶,是四种人……怙势作威,足使人敲髓洒膏,吞声泣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敲髓洒膏”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四字词组,其结构与表意方式具有典型的成语特征。从构词法分析,“敲”指击打,“髓”指骨髓,“洒”为倾泻,“膏”指油脂,四字组合形成递进式比喻,形容剥削行为的残酷性达到极致,常与“敲骨吸髓”互为变体表达。

该词组的历史用例可追溯至清代文献。例如《聊斋志异·促织》评注中载有“层层剥削,敲髓洒膏而不顾生民之命”,生动描绘封建官吏的暴敛行为。现代汉语研究指出,这类成语通过身体器官的具象化描写,强化了剥削程度的表达效果,符合汉语修辞学中的“通感”手法。

在语义演变方面,《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第5版)将其归类为贬义成语,强调其使用场景多用于揭露苛政暴敛或残酷剥削的社会现象。需要注意的是,该词组的书面语色彩较强,在日常口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引用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中华书局《聊斋志异》校注本
  3. 王力《汉语修辞学》第三章
  4. 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敲髓洒膏”是一个中文成语,读音为qiāo suǐ sǎ gāo,其核心含义是比喻倾家荡产,多用于形容剥削或压迫导致他人耗尽家财的极端情况。

详细解释:

  1. 词源与出处
    该成语出自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原文提到官吏、差役、官员亲属及仆隶四类人“怙势作威,足使人敲髓洒膏,吞声泣血”,揭露了权势阶层对百姓的残酷剥削。

  2. 用法与场景

    • 形容剥削压迫:多用于描述因权势压榨或贪婪行为导致他人财产耗尽的状况,如“苛捐杂税让百姓敲髓洒膏”。
    • 近义词:与“倾家荡产”含义相近,但更强调被迫性。
  3. 字面解析

    • 敲髓:字面指敲击骨髓,比喻极尽压榨;
    • 洒膏:“膏”指油脂,引申为财富,“洒膏”即耗尽家财。

注意:

部分低权威性资料(如)将其解释为“医治病痛时的细致治疗”,但此说法缺乏可靠文献支持,建议以权威来源的“倾家荡产”释义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苞米褊狷薄命憯恸菖蒲节超凡钞写陈修斥问楚楚动人楚扑递钟多言或中督索分白赗赐风移俗易凫居雁聚沟防贯船国宾馆宦人豁劲贱躬九言开喻克诘空侣空勤狂穉剌搭悢怆灵茅赂遗媒证盟盘门限描绣明滴溜鸣鼍冥纸耐童儿泥耳笼首牛耕旁佐蒲鸽秋浦省郎师郎失落述荡疏失睃见所亲太平策天爵天线五方杂厝五凤谢家宝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