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剪桐的意思、剪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剪桐的解释

《吕氏春秋·重言》:“ 成王 与 唐叔虞 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 唐叔虞 曰:‘余以此封女。’ 叔虞 喜,以告 周公 。 周公 以请曰:‘天子其封 虞 邪?’ 成王 曰:‘余一人与 虞 戏也。’ 周公 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於是遂封 叔虞 于 晋 。”后因以“剪桐”为分封的典实。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剪桐疏爵,分茅建社。”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剪桐光宠锡,题剑美贞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剪桐”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典故性质的词语,最早源于《吕氏春秋·重言》记载的“桐叶封弟”故事。周成王幼时与弟弟叔虞玩耍,将桐叶剪成玉圭形状戏言封其为诸侯,后因史官谏言“天子无戏言”,成王遂践行诺言,封叔虞于唐国(今山西境内)。该典故在《史记·晋世家》中亦有相似记载。

从词义角度分析,“剪”指剪切动作,“桐”指桐树叶,字面指剪裁桐叶的行为,实则承载深层文化内涵。其一象征君王言出必行的治国态度,如唐代李峤《皇帝上礼抚事述怀》云“剪桐悲曩戏,攻玉怆新恩”;其二引申为分封诸侯的仪式象征,清代赵翼《赠李莪洲》中“剪桐敢必我无戏,倚杵悬知日有常”即用此典。

现代汉语研究中,“剪桐”常被用作历史典故的典型范例,体现古代政治伦理中“君无戏言”的契约精神。相关学术论文指出,该典故在唐宋时期已成为文学创作中的高频意象,用以强调君臣关系的诚信基础。

网络扩展解释

“剪桐”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语,其含义与古代帝王分封制度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典故出处

“剪桐”出自《吕氏春秋·重言》记载的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的故事:
周成王与叔虞玩耍时,将一片梧桐叶剪成玉珪的形状,戏言以此封赏叔虞。后经周公劝诫“天子无戏言”,成王最终兑现承诺,正式分封叔虞于晋国(今山西一带)。这一典故成为君主分封诸侯的象征。

2.词语释义

3.文学引用

该词在古典文献中常作为分封的代称,例如:

4.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剪桐”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描述古代分封制度,或借古喻今强调承诺的重要性,属较为冷僻的书面用语。其近义词包括“分茅裂土”“桐叶封弟”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吕氏春秋》原文或唐代相关诗作。

别人正在浏览...

安食柏署柏子户拔类超群包蓄悲愤诗坌愤边约鸊鹈泉裁汰承宠抽咽传风扇火怆囊锄苗摧绝毳客遁舍咄咄逼人二十八天翻然改图粉肠风痱粉面朱唇干则勾曲咕叨龟鹤遐寿号称轰醉华绮昏僝虎神营湔磨嚼齿穿龈鸡虫得丧金马门嬾架脸殻子欐枝隆思马蹄决明眯缝暮齿南屏戕忍牵记前途渺茫铩翅世论衰麻暑寒水涡陶陈挺举无能为无缺香茸闲员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