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藿香和蒺藜。泛指野草。《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堂下生藿藜,门外长荆棘。”
(2).泛指粗食。亦用以借指百姓。 明 唐顺之 《尹洞山祭酒枉顾草堂有作见赠次韵又迭》之一:“儒冠本不闲军旅,肉食谁能念藿藜。”
“藿藜”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huò lí,由藿香(一种草本植物)和蒺藜(带刺的野草)组合而成,主要包含两层含义:
泛指野草
“藿藜”本指藿香和蒺藜两种植物,后扩展为对荒芜环境中杂草的统称。例如: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提到:“堂下生藿藜,门外长荆棘”,用以形容居所荒芜、杂草丛生的景象。
代指粗劣食物或百姓
因藿藜为野生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贫苦百姓的粗食,进而引申为“百姓”的象征。例如:
明代唐顺之的诗句:“肉食谁能念藿藜”,即以“藿藜”暗指平民的简朴生活。
若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相关典故,可参考《韩非子》及唐顺之的诗作原文。
《藿藜》(hú lí)是一个表示植物名称的词,指的是一种野生草本植物。它常见于中国南方的山区,有着深绿色的叶子和细小的白色花朵。
《藿藜》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第一个部首是“艸”(草),“艸”表示植物相关的意思;第二个部首是“曲”(曲折),表示形状弯曲。整个词共有16个笔画。
《藿藜》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尔雅》一书中,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说法。在繁体字中,藿字的部分写作「薄」,藜字的部分写作「靡」。
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在有所不同,例如《藿藜》中的“艸”字在古代写作“艹”,“曲”字则是“曱”字的古体写法。
1. 大山里野生的藿藜长势非常旺盛,要小心不要让它占据农田。
2. 在农村,人们常用藿藜作为草药,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
藿藜可以作为词语的一部分,例如:“藿”可以组成“藿香”、“藿附”,“藜”可以组成“藜麦”。
藿藜的近义词有:“紫苏”、“紫葳”等,这些词也表示一种野生植物。反义词则可以是其他植物的名称,如“梅花”、“桃花”等。
本份鳖裙兵贵神速镔铁厨饎春胜打讲宕跌打圈芳草繁忙犯塞犯由凤眼莲该综岗子高隅拱服氿滥谷粟海沸山裂狠石睆然圜围贾傅奸门精细入微均摊临难不苟林蒸鹿头城緑柱石锚地铺买墙里开花墙外香庆礼乞银驱忙禳祭染署热呓熔体柔洁辱荷箬帽三成删撰砂皮受保人水职太牢天官赐福佃渔条直外蕃无日无夜兀兀淘淘务虚香髦险徵